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Day 58: 泰克

如有留意數理科學論文, 書籍或學術期刊, 就會感嘆其精美的排版, 尤其是標緻的數學公式和符號, 姑勿論內容有多難瞭, 但感覺相當清淅, 至少用MS Word的方程式編輯器不能達到這種效果. 其實它們全部來自同一個稱作TeX的排版工具, 一般譯作泰克, "tex"本來就是希臘文, 為英文文本'text'一字的字源. 關於 TeX 的趣事還是滿多的, 先說說TeX的創作人, 是畢業於加州理工大學, 現任史丹福大學教授的電腦科學家高德納 (Donald Ervin Knuth) , 曾獲得過圖靈獎 (Turing Award) , 亦相當於電腦界的諾貝爾, 他編寫了TeX後, 竟然懸紅獎勵尋找到程式瑕疵的用家, 從一美分起每年翻倍, 這個做法也應用在他的書本著作, 懸賞在他著作找到錯誤的人, 不過更可怕的是兩者皆沒有令他損失大量'獎金', 可見他的錯誤寥寥可數. 而高德納在中學時期修讀的卻是音樂, 會玩管風琴, Sax 和大號, 後期當他成為了學者, 也發表了以音樂為例的電腦科學論文 The comuptational complexity of Songs, 內容十分複雜, 當然不會在此討論, 只不過由此大家已經可以知道高德納本人有多天才有多傳奇. 至於TeX的版本, 從第3版開始, 更以圓周率 pi 的小數位來辨別升級, 例如現在為 Version 3.1415926, 最有趣的是高德納曾表示當他生命結束之時的版本改為 pi, 意味一切瑕疵都不會再作更改, 成為程式的一部分.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Day 57: 中國式撞球

自丁俊輝一舉成名後, 中國近年來出產了頗多英式桌球(撞球/snooker)職業球手, 如充滿娛樂性的梁文博, 以及在06亞運卷入了性醜聞卻剛在今年中國公開賽擊敗了奧蘇利雲的田鵬飛等, 不過今天標題所示的中國式撞球 (Chinese snooker) 則是一個台球的處境術語, 並不是一種地區性的打法和規則.

Chinese snooker 實際是指當擊打白波(母球)時球後方位置出現另一(多)枚台球, 增加了出桿的難度(圖). 這個俗稱'孭仔'的狀況, 一方面令架桿的手橋(bridge)難以固定, 另一方面大大局限了擊球的位置, 只能打向白波的上方, 出現了天然的上旋 (top spin), 變相使母球與目標球撞擊後走勢選擇性銳減, 是一個難度處境, 而 snooker (台稱司諾克) 的意思本來就是指製造讓對手難以進球得分的狀況(如障礙球), '孭仔'因此也屬於此類別, 雖然叫 Chinese snooker 的原因已不可考.

關於 '孭仔', 順其自然會想起香港著名的望夫石, 位於沙田紅梅谷這座小石山, 主要成分為火成岩, 遠看像一個背著孩子的婦人, 張看著沙田中心一帶, 似乎是等待丈夫工作歸來, 朝夕無間. 當然背後尚有更詳細的故事傳說, 在此不贅述. 不過除了香港外, 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天然風景以望夫石命名, 例如在台灣澎湖的七美鄉, 在臨岸線出現的山丘起伏不定, 彷如平躺著的女人, 跟香港的情況有別,但同樣被稱作望夫石, 相傳那個等待丈夫打魚回來的婦人因體力不支而倒地不起, 可憐地躺臥海邊.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Day 56: 薑汁酒

學好烹飪, 不無秘訣和秘方, 其中薑汁酒在粵菜的地位昭然, 在酒樓經常大派用場作炒醃, 家庭式的便飯小菜就比較少出現, 其實只要學會製作, 在日常做飯時也添加一點薑汁酒, 飯餸家常得也可以很酒樓.

薑汁酒的製法相當簡單, 雖然各施各法, 但基本原則都是利用薑片搾汁(最方便使用攪拌機)再加水和酒, 紹酒和米酒皆可, 薑水和酒比例大概相等, 有很長的保存期限, 入樽後放在雪櫃下格一頭半月也不會變壞, 使用前宜搖勻, 直至在使用後期殘留太多榨宰時才棄置, 另外在搾汁過程中剩餘的薑碎, 其實也不應浪費, 加一點蔥碎, 鹽和熟油就成了燒味店切雞的佐料薑茸. 說完製作方法, 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用法了, 薑汁酒被喻為優質的辟味工具, 在一般帶有血腥味的海鮮和肉類, 可以在醃味過程中輕巧帶一兩茶匙, 去除異味之餘亦不影響食物品質, 炒菜的時候亦常使用, 尤其當蔬菜本來苦澀, 在落鑊略炒不久以後加入薑汁酒, 令菜帶有薑和酒的香味, 入口回甘卻不失爽脆. 而酒樓為了保持蔬菜的翠綠, 往往在烹調的同時加放梳打食粉或鹼水, 為了賣相而危害健康, 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嘗試.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Day 55: 行人路上

在路上, 除了張看迎面的人景和物景外, 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看地面, 香港的行人路褪變多時, 現在很多都是磚仔路, 除了讓大家走起路來比較舒適, 也增加了城市美感.

不過原來這些行人路的磚塊舖排, 也有不同的構圖和 pattern, 暫且不說設置其他道路裝置如樹木和沙井蓋的特殊安排, 一般行人路多採用人字形平行花紋(圖), 如圖所示的為90度人字形平行花紋 (90 degree herringbone bond), 有時我們會看到打斜的同類款式, 稱為45度人字形平行花紋, 另外比較原始的花紋有延伸型(stretching bond), 由多行的橫向長磚切成, 而每顆長磚置放在相鄰二行兩塊橫磚的中間, 還有一種是織籃型(basket weaved bond), 每兩塊長磚成一正方單位, 單位一橫一直置放, 活像藤籃的編織方法, 疏落有緻.

其實香港採用的磚塊和 setting 皆按照 BS 7533 的英國標準, 一切都有嚴格的限制, 例如對於90度人字形平行花紋, 在壆位附近需要把磚塊切割以符合大小, 但規定不可切超過原大小的2/3, 也不可以切超過一邊, 另外如路上有坑渠, 路標梗柱, 消防水源, 樹木等, 行人路的磚塊也有特別的做法, 是基於路政署的標準來製作, 絲毫沒半點馬虎, 所以當下次百無聊賴的在街上游蕩, 或在飯後散步時, 不妨多注意一點身邊的事物, 你會發現很多看似自然而然的東西, 原來這樣奇妙.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Day 54: A4

對於打office工的人來說, A4文件一定是最常接觸的工作硬輸出, 產生一種既依賴也厭惡的情感. 對於A4紙的大小, 似乎無人不曉得是 210 mm x 297 mm, 但這個數字來得太隨意, 原來背後充滿意思, 首先 A4 size 的一半是 A5, 一倍是A3, 而且三者長闊比例一樣, 因此可推論, A3 的長闊比相等於 A3 的闊與二分之一長(即A4的闊)比. 設長邊為 x, 闊為 y, 則x:y=y:(x/2), 交叉相乘求得 x^2 = 2 y^2, 長的平方等於闊的平方的兩倍, 所以長與闊的比例就是2的平方根:1了. 所以 297 除以 210 = 1.414. 那麼解決了比例問題, 次要問題就是數字上的特性, 其實得來一點也不隨意, A0 實際上的定義是面積為一平方米的大小, 所以在 1.414:1 的前提下, A0 的尺寸等於 1149 mm x 841 mm. A0 的一半為 A1, A1 的一半為 A2, 如此類推.

上述的紙張大小為國際標準 ISO216 的規格, 是自1922年由德國標準化學會制訂的 DIN476 轉化而來, 除了A size 外, 還有小一點 B size, 比例仍為開方2比1, 不過 B0 的長邊為 1米而非 1.149米, 最後還有是採用A和B的幾何平均數的 C size, 一般應用於信封上, 為ISO269 的國際格式.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Day 53: 玩火

舞台魔術和馬戲表演很多時都會看見火器, 如火圈火杆等, 營做驚險的視覺震撼, 實質採用的是低溫火, 製作方法是先把開水和酒精(乙醇: CH3CH2OH)一對一攪勻, 再點火而成, 溫度約為 40 至 50 度, 原因是水的出現一方面控制了火勢, 另方面是酒精的高度揮發, 然而這並不表示低溫火不傷及皮膚, 尤其是在點燃傾刻和溶液不均勻的情況下火溫仍會灼傷身體, 所以方才提及的製法並不適用於長時間接觸, 例如電影的特效. 因此, 電影的做法會略為不同, 如果是災難片中的火人(圖)是先要全身塗過防火膏, 再穿上已浸過酒精的石綿纖維衣物才拍攝, 若果只要局部出火, 方法就把要出火位置先浸水後浸甲笨 (C7H8), 由於甲笨揮發力特強且不溶於水, 水令皮膚與甲笨絕緣, 點燃後才不致受傷.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Day 52: 蛇窯

去台灣中部作郊外旅行, 一般都會選擇日月潭, 清境, 埔里, 集集等風景區域, 往往忽略了一些小鄉鎮, 好像集集鐵道沿線的水里鄉, 雖然我只作短暫逗留, 卻是台中旅行回憶的一個深刻註腳. 只要你從水里車站走出來, 大概就可以感受到水里鄉的靜謐, 眼前呈現一種悠然淡薄的美感. 同樣屬於南投縣的水里鄉, 並沒有特別為遊客而設的手禮店, 更遑論甚麼觀光地區, 只有一些乾濕貨店, 小型食店, 雜貨市場以供應村民所需, 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安穩.

香港人精於物盡其用, 到水里一晃可能是唯恐浪費了集集線的日票, 心目中還是一個落後的鄉村. 其實水里鄉也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很多國家級水上運動選手就是水里商工的舊生, 包括輕艇(獨木舟), 划船(賽艇), 龍舟和激流等項目, 而位於頂崁村的蛇窯(上圖)則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窯器, 不少人會誤以為窯器用以收藏蛇類為名, 實質是由於外觀相似之故, 與動物本身無關. 不過提起蛇, 不能不說醫學標誌裏常見的繞杖蛇, 其實出自舊約的聖經故事, 神命摩西製造一條套在杆上, 讓受傷的人看到能得蒙醫治的蛇(民 21:8-9), 因此繞杖的蛇約定俗成地作了醫學的象徵(下圖), 在普遍醫療機構裏也會出現.

另外水里的話梅也屬於台灣名產, 個人則推介順成名產出品的自然色低鹽話梅, 味道鹹酸適宜, 而商舖已有30年歷史, 現址位於中正路108號.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Day 51: 澳洲牛奶公司

有時候不太理解香港人的羊群心理, 像蘭芳園, 泰昌餅家, 東寶小館等, 雖然這些食店都曾擁有過獨當一面的歲月, 可惜需求的增加令食品質素下跌, 而坊間卻繼續吹噓追捧, 令每天仍不乏排隊的顧客, 可見港人的品味有多盲目.

當然包括了高踞openrice榜首多時的澳洲牛奶公司, 縱然澳牛的招牌炒蛋一直維持尚佳水平, 不過其特色絕不至於構成瘋狂排隊的現象(圖). 其實在家中亦可做成同樣的品質的炒蛋, 方法是在打蛋時先加入生(牛)油和牛奶, 落鑊後蛋漿開始凝結便收火, 讓鑊中僅餘的熱力恰到好處地完成凝結的步驟, 而油越多則越滑, 奶越多則越香, 這是不變的定理.

澳洲牛奶公司位於白加士街, 兩邊分別為佐敦道和寶靈街, 其實三條街道皆以人物命名, 為1909年殖民政府大規模整理街道時修訂, 分別是紀念英國駐華大使巴夏禮(Parkes), 第四任港督寶靈(Bowring), 以及協助香港撲滅鼠疫的衛生官兼病理學醫生兼昔日港大校長的佐敦(Jordan). 而佐敦這個區域, 正是因為佐敦道而來, 昔日的地圖並沒有佐敦這個地方, 只有官涌山夷為平地後的官涌, 後來發展地鐵就以佐敦道為依據成了佐敦站, 附近區域稱作佐敦也是由於地鐵站所致.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Day 50: 減字譜

對於玩音樂的人, 樂譜的重要性無可置疑. 琴譜成了作曲家和表演者的溝通橋樑之餘, 也令樂曲傳於後代, 讓好的作品流芳百世, 即使音樂玩得再好, 已經可以憑空即興(improvise)的人, 也一定有面對過樂譜練習的階段, 打好了音樂基礎才能有隨意創作的能力. 不過 improvisation 對於爵士樂類別就是一種專業的基本, 很多大型爵士樂的比賽皆以即場 improvise 對戰, 情況就跟饒舌擂台一樣, 印象最深刻當然是電影"聲光伴我飛"(The Legend of 1900, 圖)裡的綱琴對戰, 如果看過"不能說的秘密"就會發現完全抄襲的一幕.

關於樂譜,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誤解, 例如很多人以為簡譜是中國人所發明, 實際上是由歐洲人發明, 利用數字來代表音高, 一般學者都認為是起源於法國, 後經德國人改良, 只不過因為中樂大多使用簡譜, 才會有這種misconception. 不過中國樂譜的演進卻是出奇得可以, 在古琴時代先是有文字譜, 利用文字來敘述(非記錄)音高節奏指法弦位等, 看起來就是一篇長文, 然後就出現了減字譜, 仍為指法譜, 即沒有記錄音高, 只記錄指法和徽位, 不過文字已經大量縮減, 情形就像結他的六線指法譜. 音高譜的出現是一大突破, 而工尺譜就是最早期的一種, "上尺工凡六五乙", 就是我們熟悉的do re me fa so la ti了. (還有很多變化, 不詳加敘述) 工尺譜之後又進行了很多變化, 然而音高譜法的地位已定型, 直至西方引入了五線譜, 以及上述的簡譜, 漸漸形成了今天的記譜系統.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Day 49: 高斯模糊

在電視和電影裡, 特別是相較早期的, 對夢境和幻想一類超現實情節總會把鏡頭弄得朦朦朧朧, 技巧稱之為柔焦 (soft focus),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柔焦濾鏡一點也不會陌生, 其原理是把鏡片在不同區域上做成不同的焦距, 套用高中物理課簡單的幾何光學知識, 光束因此不能在同一點聚焦, 型成了球體像差 (Spherical Abberation) 的物理現象. 焦距的差異不會太誇張, 宜點到即止, 讓圖像美化之餘(例如遮掩了人物的面部缺陷), 亦保留了拍攝對象的重要輪廓.

除了柔焦濾鏡外, 早期電影也會利用薄紗放在鏡頭前面拍攝型成相若的效果, 不過現在有了數碼科技, 很多柔焦效果都是利用電腦進行後期製作, 其中較廣泛使用的 image processing 方法為高斯模糊 (Gaussian Blur), 就是運用常態分佈 (Gaussian/Normal distribution) 為依據, 對圖片各像素進行二維卷積分的方法, 簡單一點則可以想像成, 經修改後圖像的每個像素都是原圖該像素和相鄰的像素的疊影, 當然有特定的比重, 而這個加權就是從 Normal Distribution derive 出來.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Day 48: 城門河

沙田對我來說感情是滿深厚的, 小時候每逢假日的家庭節目不是去太古城中心就是沙田的新城市廣場, 記得當時還有八佰伴的日式超市, 貨品光看不買已經很滿足. 逛完了總是要嚷著去沙田中央公園嬉戲, 而每次都是經過偉華中心進入公園, 長長的走廊看似沒有盡頭, 不過為了那條特長滑梯, 走遠一點也是值得. 到了中學時期, 相信沙田一定是大家踏單車的集體回憶, 當三五知己在相討週末的活動, "去沙田踩單車"就算沒有成事, 也至少出現在選決名單上. 有趣的地方是, 幾乎每次都是從大圍出發往返大埔和大尾督, 卻很慣性地說到沙田踏單車, 這大概是由於在沙田城門河以後的風光相對明媚, 印象比較深刻所致, 而我和城門河的關係則在大學時期最深, 加入了划艇隊後的暑假幾乎每天都在那裏練習, 不知有過多少汗水揮灑在河岸和水中, 直至現在進入了跑步生涯, 也不時到河邊練習長課, 緣起不滅.

關於沙田, 很多人都會知道瀝源邨為沙田的第一個公共屋邨, 其實瀝源也是沙田的本名, 形容連接著沙田海的城門河水清澈, 而當時的城門河為天然河流, 跟今天所見的人工河道有著很大的差異. 昔日的瀝源由四十多個村落組成, 並按區域劃分了九約, 其實沙田原本是指沙田圍和沙田頭一帶, 後來有英國官員竟誤以為瀝源區地名為沙田圍, 於是沙田一詞沿用至今.

至於沙田的第二個公共屋邨禾輋邨, 也和瀝源邨一併被天橋系統所連接, 非常方便. 禾輋昔日為輋族人所居住, 由於臨近城門河水源, 他們大多以務農為生, 而輋就是他們的耕種方法. 不過我對禾輋邨的印象還是彌留於練習後歇腳的食肆, 從最初的康樂飯店到後期的日式餐廳五十嵐, (與台灣的飲品專門店同名, 五十嵐實為日本的一個姓氏), 都盛載了很多艇友們的歡笑回憶, 只是流年似水, 如今留下只有思念.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Day 47: 厝

第一次接觸厝這個名詞是在台中統聯客運83路, 往東海大學的黃昏路上. 其中有兩個相連的公車站叫何厝和頂何厝, 初時我還以為是廟宇之類的古蹟, 後來台灣友人告訴我才得知厝就是家宅的同義詞, 為閩南人的方言. 古老的厝屋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所以很多都成為了古蹟, 而台灣最有名氣的就有十大古厝, 5所在北部, 4所在中部, 而南部則只有1所, 大部份為清朝所建, 而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則是位於北市中山區的林安泰古厝, 原於乾隆48至50年建於現今大安區的四維路(位於文山線大安站和科技大樓附近), 別誤會林安泰是人名, 除了'林'是厝主的姓氏外, 安和泰分別是表達其祖籍泉州安溪縣以及在當地開設的榮泰行, 後來政府需要重建旁邊的敦化南路, 而林家後人又無私地把大厝原材捐給政府, 台灣政府便先把原材編號, 於1984年在新生公園旁的濱江公園重建古厝, 情況與香港赤柱的美利樓相類.

稍稍研究一下林安泰古厝的結構, 就彷如走進了閩式建築的大門, 其術語之多與複雜程度令人驚訝. 從外邊觀看就會發現屋頂突出的方形馬背和燕尾式的屋脊, 牆身由清水紅磚砌成, 微觀一點就有石獅狀的門枕, 青石門檻, 如意石階, 寓襯階條, 土襯腰帶, 吟錢角及牆簷溝等特式設計, 除此之外還有多款式的木雕門扇和環板, 上面刻劃的圖案和花紋均有不同的寓意和寄望, 例如大門左方刻了琴書以表示好學, 而右方刻官印, 令旗和盔甲則象徵文武雙全, 可見古人對藝術和風水的執著. 而有興趣了解更多閩式建築的朋友, 可參看以下網站 http://www.old-taiwan.as2.net/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Day 46: 廚房

做廚房的辛苦之處, 最主要是味道差一點就會被上頭怪責, 做得好客人也不會知道你的存在, 而且一般做廚的工資也非常低, 實在是一份苦差, 想入行的朋友應該好好考慮.

如果有留意一些廚藝的電視節目, 會發現正規廚房的格式通常是三線發展, 行內人稱為砧板線(開邊), 打荷線(中線), 和爐頭線(埋邊), 廚房人員會呈線狀排開, 每個工種都有各自的線長(length)和線長(leader), 當然不同線的級別不同, 就像小時後陸戰棋裡也分軍,師,旅,團,營長等, 而廚房的水台和打荷就仿如排長和工兵類型,職級最低亦最辛苦, 水台負責處理水產食物, 而位於中線的打荷仔(圖), 主要負責整理菜式上碟以及把砧板師傅完成的材料傳給爐頭師傅, 還有很多瑣碎的工作, 十足十是廚房裡的打雜. 水台的線長稱為水爺, 打荷線長則為荷王. 水台和打荷的晉升職位分別為砧板和爐頭, 砧板負責選購材料以及切醃的工作, 爐頭的工作就不需詳述了, 相信大家都認識. 所以在廚房裡頭砧和頭鑊的地位可想而知是相當重要的. 還有一種工作叫上什, 負責進行蒸燉的程序, 尤其需要處理山珍海錯類的食物, 所以也算是高級別的職分. 上述五個大類成為了酒樓的普及設定, 對上就是管理階層, 而每間酒樓會基於營運需求決定每條行線的人數, 大規模的茶樓更會在出品線上細分一些小部門, 如糖水部, 點心部, 燒味部等, 結構比想像中複雜, 食客也不容易知道內情.

以上其實只是中菜部的廚房setting, 還有不同地方的料理也有各自的格式. 多了解業界服務, 除了增加書本以外的知識, 或許在光顧的時候也會多出一份感激和敬業之情.

Day 45: 原子時

關於度量衡單位的製訂, 我們很多時都會 take it for granted, 但只要略加一點好奇心, 探索一下來源, 保證大開眼界.

就以時間為例, 大家都會知道甚麼是年月日時分秒, 前三者都是與天文星體有直接關係, 離不開太陽地球和月亮, 但時分秒的製訂就相對複雜, 也是多重文明結晶出來的成果. 首先從古埃及就把晝夜分別劃開12時區, 成了現在24小時的雛型, 而巴比倫人則慣常以60進制換算, 在這樣的細分下, 一小時劃成60分, 1分又劃成60秒, 所以一秒大概就是86,400分之一個平太陽日. 但是在沒有測量時間的儀器下這只為空泛的概念, 直至擺鐘的發明才把秒的時距量度下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經過反覆的改進, 科學家現在利用極穩定的化學元素作為測量時間的工具, 簡單來說就是以鹼金屬銫-133(Cesium, Cs, 圖) 內部產生的共震頻率作基準, 1秒就是經過了9,192,631,770次這樣的周期, 單從數值聽起來也有夠嚇人, 對應的儀器則稱作原子鐘.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Day 44: 海綿

昨天去了魔術專門店補購了一些道具及紙牌, 其中包括了一些球體海綿(sponge ball), 由於海綿體柔韌性強, 擠壓後容易大量隱藏, 因此最適合用作"突現"(production)一類的戲法.

一般人對海綿常存誤解, 有些人不知道海綿是一種水底生物, 也有人以為所有日用的海綿皆由後者加工製成, 其實都不正確. 只要翻查一下資料, 就會發現生物海綿的確存在, 並被界定為動物而非植物, 這是由於海綿具有動物的基本器官和特徵, 而且海綿是一個統稱, 學名為多孔動物門(Porifera), 對下還有不同的綱目科屬種, 目前就經已有超過5000種不同的動物海綿, 大部分生長在海洋深處.

至於日用海綿, 只有少數為天然海綿, 要從水中採割, 再用人手剔走對應的膠骨和海砂, 晒乾以後方可使用, 工序煩瑣且費時, 因此坊間的海綿大部分為人工海綿, 這跟動物海綿就是兩碼子的東西了, 人工海綿只是仿造了動物海綿的結構, 主要成分為木質纖維和聚氨脂, 聚氨脂(Polyurethane, PU)是一種高分子原材料, 在日常生活用途相當廣泛, 如輪胎, 鞋墊等, 還有一般運動場跑道上的"紅土", 也由此而來.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Day 43: 秘境車站

愛上台鐵, 要感謝啟蒙我的洪致文教授, 想起08年台北馬拉松之旅臨離開台灣之際, 在東區誠品購買了他所撰寫的"鐵道時光", 當時我還不知道洪教授曾得過金鼎獎, 只見精美的印刷和浪漫的標題, (如"淡水線的最後之旅"), 於是當作一份紀念品買回香港, 怎料還沒有閱畢已經深深愛上, 遂在網上找到洪教授的聯絡, 透過電郵跟他認識, 到後來更有幸在09年台灣之旅中與他碰面, 身為鐵道專家的他帶我遊覽了平溪線整天, 使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 回想起來著實是一種緣分.

一般鐵路月台的區分方法已經在Day23跟大家討論過, 而台鐵另外按車站服務質素也劃分了若干等級, 最高級的是特等站, 只有台北台中高雄車站從屬此級, 然後就是一等站, 二等站, 三等站, 而設備最簡陋的就有簡易站和招呼站. 簡易車站只有站員而沒有站長, 招呼站甚至連站員也沒有. 另有一種叫號誌的站頭, 只供列車待避和會讓之用, 有沒有站員則按需要而定.

除了上述的分級, 還有一種很特殊的車站名為秘境車站, 單從名字上說已經夠吸引吧, 實質是傚仿日本的同名類別"秘境驛", 意指人流稀少且偏僻的車站, 置身其中與秘境無異. 台鐵一共就有13個這樣的車站, 大部分為招呼站類, 單是短短的平溪線就佔了3站, 包括大華, 望古和嶺腳車站, 建議深度旅行人士前往參觀, 畢竟它們相比起大家熟悉的十分平溪菁桐多了一份迷人的神秘感. 而另外在台灣南端的屏東線, 同樣擁有3個秘境車站, 個人特別喜愛歸來車站(圖), 不知是否受陶潛的影響, 總覺得名字帶著一份思古幽情, 彷彿在訴說著一個動人的老故事, 一個年邁的母親, 在田園邊等待兒子的歸來, 在一個杳無人煙的車站月台上.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Day 42: 燒賣

早上在茶樓吃點心, 理所當然的落單已經成為習慣, 很少留意到不同點心的獨特之處.

點心其實就是"點點心意"的意思, 據說是一名東晉將軍以糕點來慰勞其下屬而得名. 大部分點心的名稱都不難解讀, 如叉燒包, 芋角, 蝦餃等, 大抵從名字上已經知道其餡料內容. 不過像英語的過去時式, 雖然一般都是將現在式加 "ed"組成, 但也不乏一些例外情況. 常叫的燒賣就是一個例子, 其名稱來自古代食品"稍麥", 當中的麥是指點心皮由麥麵製成, 早在元朝時代已有記載, 經過不斷改良, 現在的製法已大為不同, 先用擀麵杖把麵粉漿燙平, 再把所需的餡料裹在裏面, 蒸熟後即可, 而不同地方也有各自的特式, 例如山東就有羊肉燒賣, 江西就有蛋肉燒賣等. 另外春卷也是常點的食物, 是由古時在新春所作的春餅演變而來, 製法以麵皮捲上已拖熟的餡料, 再以油鑊炸成, 麵皮越薄則越脆口.

不少酒樓也會供應甜品或糖水, 例如美心就有砵仔糕出售, 砵仔糕(圖)是把糖水, 熟紅豆及粘米攪勻後蒸熟, 做法既簡單也省時, 有興趣不妨在家裏試試. 而砵仔糕也勾起了我對電影"新不了情"的回憶, 當阿敏(袁詠儀飾)臨死前仍然要求阿傑(劉青雲飾)去買砵仔糕, 到底是在追求一次最後的味覺快感, 還是一趟最終的戀愛回憶?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Day 41: 號角

音樂愛好者對法國號(圓號)的感覺, 大概都是認為它是最容易走音的樂器, 誠然圓號的高音難於控制, 而且管子比所有Brass長, 所以特別多撠, 就算是高手也難免出現走音情況.

不過對於法國號的發聲原理, 尤其是泛音 (overtone) 的聲學, 當中涉及到有關 Fournier Transformation 的數學理論, 複雜的微積分不宜在此闡述, 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找. 反倒有個十分有趣的數學悖論, 既關於法國號的前身號角, 也包含了簡單的積分, 名為加百利號角 (Gabriel's Horn), 命題是把一條 y= 1/x 的曲線(從 x=1 開始)圍繞 x 軸旋轉成號角狀 (圖), 由於 x值越大 y值越接近零, 所以是一條無盡的漸近線. 利用(香港中學會考級的)表面面積和體積積分公式後, 竟然發現體積為有限實數 π 而表面面積為正無限. 聖經的啟示錄中就有預言末日來臨時的天使吹號, 加百利就是天使的意思, 而這個特別的"號角"象徵了有限和無限的對衡, 所以被稱為加百利號角.

加百利號角其實本名為托里拆利小號 (Torricelli's Trumpet), 由意大利物理學及數學家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 所發現, 而他的最高成就則是發明了水銀氣壓計.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Day 40: 理髮

懂得理髮的人, 大概都知道剪頭髮的技巧在於先將頭髮分區, 再在每個區域分行來處理, 萬變不離其中, 說可輕易, 但真正髮型師能做到的自若, 其實經過了反覆的練習和失敗, 才能進入"化境".

理髮同時讓我回想到中學時, 校際音樂節 orchestra 的 set piece 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序曲. 歌劇原本是由法國劇作家博馬舍 (Beaumarchais) 於1775年的作品, 為"費加羅的婚禮"的前傳, 眾所周知費加羅的婚禮由莫扎特改成歌劇, 名氣大得甚至令劇作本身也無出其右, 而塞維利亞理髮師的歌劇則是出自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 (Rossini) 的手筆. 故事講述伯爵阿瑪維瓦為了得到羅西娜的真愛, 偽裝窮學生在羅西娜的監護人巴托羅醫生家前獻唱, 峰迴路轉過後終成眷屬, 喜劇收場 .

塞維利亞在香港譯作西維爾, 是位於西班牙南部的藝術重鎮, 相信所有足球愛好者都會認識位於西甲聯賽上游的西維爾球隊, 不過其文化位格並不止於此, 例如1992年就在西維爾舉行了為期一百七十多天的世博, 著名建築師巴利斯 (Santiago Calatrava Valls) 更因此設計了象徵飛躍的阿拉米略橋(Puente del Alamillo, 圖).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Day 39: 三腳渡

很多朋友去台灣, 只會去著名的景點, 如士林淡水東區西門九份等, 可惜那裡全是遊客, 不能品味當地人的生活文化. 縱然我也承認, 在日落時分的漁人碼頭是多麼的狀觀悽美, 不過原來在漁人碼頭附近有一個名為三腳渡的昔日碼頭, 實際位置在基隆河畔, 劍潭捷運站附近, 曾經興旺一時, 後來因為被廢水污染而荒廢, 還出現了捉紅蟲為生的漁民, 箇中的歷史, 見證了淡水河附近的工業變遷.

現在的三腳渡碼頭, 只剩下一些小船和龍舟, 在旁邊則有一個小型造船廠, 沒打聽沒真相, 原來在裡頭工作的造船師傅是屬於國寶級, 也是台灣唯一的手造龍舟者. 從製作船身以至繪畫加工, 每個步驟絲毫不差, 難怪除了在國內有一定的需求, 也會分銷至國外.

提到龍舟比賽, 台灣是華人國家, 當然響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競賽. 大型比賽一般在北市基隆河的大佳段, 遙望著雄偉的關渡大橋, 選手們的汗水像是對眼前風光與鼎沸人聲的一種捐獻, 一種致敬. 另外也有在北市南部, 北縣邊陲的新店碧潭作賽, 友人於兩年前曾帶我在那邊度過一個晚上, 吊橋在夜色下幽幽發光, 沒有多餘的香港遊客聲音, 實在是作深度旅遊的尚佳加油站.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Day 38: 鉛筆

在我小學的年代, 鉛芯筆才剛剛開發,所以鉛筆是我們一般的書寫工具. 除了七彩繽紛的雜牌卡通鉛筆外, 當時最常用的為中華牌HB鉛筆, 比較富裕的家庭則採用德國施德樓(Steadler)系列, 這個中文名字竟然跟香港大學的宿舍Starr Hall一樣, 卻到很後來才發現主要用途為素描繪畫, 而不是一般書寫.

鉛筆的H和B是指硬度(Hardness)和黑度(Blackness), 所以HB是在兩者中間, 還有就是比HB硬一點的F(Fine), 更硬的就有H到9H(也有10H), 而比HB黑的就有B到9B. 鉛筆的製法是首先把石墨和黏土粉加水, 弄成圓條狀再在窰內火烘, 然後打蠟以便書寫. 石墨(graphite)是碳的同素異形體, 化學式仍舊為 C, 而由於越硬的石墨, 會令越小碳粉落在紙張上, 也恰好解釋了為什麼H和B是一種tradeoff了. 打蠟以後的石墨會放在由柏木製成的筆桿內, 成了鉛筆的基礎.

除了鉛筆之外, 不同的筆種也有各自有趣的部分. 例如原子筆的中文名字是由於當年美國進口在二戰以後, 原子彈是勝利的象徵, 所以原子筆代表了長寫長有的意思. 鋼筆原來也有粗幼之分(B/M/F/EF/LH), 經查考才知道是 Broad, Medium, Fine, Extra Fine 和 Left Hand 的縮寫, 在寫不同國家的文字應採用不同的尺碼, 不過像我擁有的鋼筆, 是經改良過後的穿鈔筆, 除了書寫以外, 還可以作魔術之用, 在一般魔術專門店可以購買, 效果一流.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Day 37: 布包藝術

很高興在二月有幸認識到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得主唐睿, 他的作品"Footnote"被評為雙年最佳小說, 書中透過一個七八十年代生長於彩虹區的男孩, 生活化地勾起讀者的集體回憶, 故事沒有催淚的矯情, 卻有不復存在的舊時光景, 酸酸的感覺點到即止.

和唐睿進餐的時候, 由於他是藝術系畢業生, 當然問他關於藝術的看法和喜好, 其中他提及到特別欣賞原籍為保加利亞名為 Christo 的地景藝術家, 他和妻子 Jeanne-Claude 為二人拍檔, 認為藝術作品的價值在於其不可持久性所帶來的短暫光芒, 因此他的作品都是不可久放的布包藝術. 利用大量布料包裹著大型建築物和大自然山水, 例如用布環繞著比斯坎灣的小島, 包裹著德國國會(圖)等, 詳情可參 http://www.christojeanneclaude.net/, 不得不令人驚嘆其創意. 可惜的是 Jeanne-Claude 已於去年十一月死於顱內動脈瘤, 只留下Christo一人獨自完成其餘作品.

布包藝術令我想起表面面積的問題, Christo應該是先計算建築物的表面面積繼而動工以免浪費布料, 不過純粹是我的猜想, 而布包藝術的概念, 又會否來自"消失"一類魔術前的掩藏程序呢?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Day 36: 懸浮

最近香港空氣質素甚差, 空氣污染指數極高, 含有大量懸浮粒子, 這些懸浮粒子其實是煙塵和煤灰, 粒子密度比大氣低以致懸掛在半空. 而魔術師當然要挑戰這個物理現象, 讓高密度的物件對抗地心吸力浮起, 所以懸停(Levitation)在魔術界上屬於一個大型的類別. 如果是近景魔術 (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2lsQxI6N6k) , 一般會採用'隱形線' (invisible thread) 的道具, 必須為幼線且有足夠韌力, 顏色則示乎背景的安排, 如表現者的衣飾, 線當然不可以反光. 表現時把線繫於物件上, 再利用身體控制隱線, 做成懸浮的效果.

在建築方面, 有很多設計師都曾幻想有懸浮的建築物, 故意將建築物底部縮細, 讓上層看似懸浮空中, 例如位於慕尼克, 由奧地利建築師 Karl Scheanzer設計的寶馬總部 (圖)就有這樣的視覺效果. 不過要看真正的懸浮建築恐怕只有在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和孖寶兄弟的遊戲世界裏. 所謂的天馬行空,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也有文學作品關於這類建築, 特別值得閱讀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 (Le città invisibili), 講述馬可波羅向忽必烈大汗訴說他在東遊所見到的奇特城市, 內容涉及大量概念建築, 也探討了很多哲學(如身體和生死)以及社會學的問題.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Day 35: 簍

看網球比賽, 最大惑不解的就是網球的計分方法, 而在網上查找卻發現了多個不同說法. 第一個說法來自界定為偽數學的數秘術(Numerology), 中世紀人相信60為一個完整單位(滿分), 所以若以四球來定小局輸贏, 每一球應為15分, 而40則是45的簡稱. 第二個說法是關於網球運動的前身司法泰克(Sphairistike), 據說曾一度是海員之間的遊戲, 所以利用船槍的數量作記分的準則, 小船槍數為15, 中為30, 大為40.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時鐘的刻度, 一小時60分鐘, 每一個 quarter 表示一分, 和第一個說法一樣, 以40代替45, 得到同樣的計分系統. 三個說法都有各自各的支持者, 恐怕已經不可考證真偽.

關於時間的數字學, 當然離不開"12"了, 一年有12個月, 因為地球公轉週期約為月球公轉週期的12倍, 而一午(meridiem)又有12小時, Dozen也自然成為了計算單位, 有趣的是原來除了熟識的10進制和2進制外, 12進制也有一定地位, 自古代流傳到今天日常生活當中, 例如度量衡中的尺和寸. 而12(一打)在12進制的寫法為10, 12個一打為100, 術語為簍(gross), 1000則作大簍 (great gross).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Day 34: 鴿子

鴿子是和平的象徵, 但放鴿子則表示失約, 有趣的是兩個比喻竟同樣來自舊約聖經的故事, 就是挪亞方舟漂流47天以後, 神讓挪亞放出船外的鴿子銜著橄欖回來, 表示洪水的終結, 和平的開始, 但再過了7天以後放的鴿子, 找到了落腳的地方便沒有再回來, 所以引申到現在失約的意思.

說起鴿子, 近期也學會了做乳鴿, 平日經常吃到的鴿子其實是家鴿(原鴿), 為鴿屬動物的其中一種而已, 還有如雪鴿, 岩鴿, 灰林鴿(圖)等不同種類. 乳鴿大約是指出生以後3至4星期的原鴿, 製作方法是先把鴿子用滷水味粉鹽糖紹酒滾浸, 滷水內容有若干版本, 不過大都離不開八角, 桂皮, 甘草, 草果, 沙薑, 生抽老抽等. 然後把浸後的鴿子塗上皮水, 皮水用麥芽糖和4倍的醋煮開, (也適用於炸子雞), 乾後以油鑊炸成, 而秘訣在於不宜把鴿子放得太乾才油炸, 由於鴿肉比較粗糙, 濕潤的吃來比較惹味.

另一方面, 大家在電視上也會看過變鴿子的舞台魔術, 別以為那是鴿子, 其實是班鳩(粵語為gau1, 請捨棄小農忌諱), 雖然同屬鳩鴿科, 但班鳩比較柔軟身小, 適合變法之用.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Day 33: 野外

只不過兩天的外展訓練, 已經深深感覺到甚麼是野外. 在野外求生並不在乎每項工作有多辛苦, 而是在乎辛苦過後能持續下去與否. 所以很多時需要運用數學來控制物資的分配和規劃最短的路線, 以maximize求生者的壽命.

近年講關於野外求生的電影, 大家可能會不約而同想到於2007年金球獎得主, 由辛潘執導的浪盪天涯(Into the Wild), 故事以真實的同名傳記讀物為藍本, 主角荷許(Hirsch)所飾演的偏執優等生麥肯迪尼斯(Christopher McCandless), 捨棄了一切前途財物, 毅然踏上了野外生存的旅程, 最後以死於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神奇巴士"(圖)作結, 留下很多反思空間和爭論. 無可否認, 荷許的演技充滿感染力, 而且完全沒有運用替身, 包括激怒大灰熊的一幕, 難怪拍攝過程當中瘦了40多磅.

個人另一方面推介本電影的原聲音樂, 是美國搖滾樂隊Pearl Jam主音Eddie Veddar的首張個人大碟, 曲調凄美而不做作, 十分適合在駕駛時播放.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Day 32: 美之匙

現今社會講求包裝, 因此說化妝品是所有女士的必須品, 一點也不為過.

今天恰巧經過 SK-II 的專櫃,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查找了 SK-II 的意思. 如果有看過宣傳單張, 應該知道 SK-II 擁有專利成分Pitera, 事緣在1975年一名科學家吉井隆 (Takashi Yoshii) 發現了釀造日本清酒的女士們均擁有細嫩雙手, 繼而推敲釀造過程當中涉及了一種令肌膚幼嫩的秘方. 最後在嘗試不同的酵母下, 鎖定了其中一種, 而提煉出來的汁液遂成為了Pitera. 很多朋友以為 SK-II 的 SK 因此是日本清酒 Sake 的簡稱, 事實上只要搜查一下 SK-II 的國內網站, 就知道產品的中文譯名為美之匙, SK-II 就是美之匙的一部分 "Secret Key to" 的簡稱, 至於"美"一字在英文的原版上, 實際是精瑩剔透的肌膚, 所以美之匙是 Secret Key to crystal clear skin.

也建議下次去血拼時, 不妨問問那些專櫃小姐, 看看他們對自己公司的認識有多深入, 相信一定很有趣.

Day 31: 早餐

對於我, 早餐是三餐中最為重要的. 沒有早餐身體必然乏力, 無心工作.

而最喜愛的早餐, 又有特別的僻好, 沙嗲牛肉公仔麵配火腿菴列, 再加上方飽及奶茶, 方包必須烘底, (哪管它要另收取1元), 奶茶也不可放糖, 否則破壞了茶香. 沙嗲牛肉漸漸成為了香港人的心頭好, 關鍵在於醬汁的調較以及肉身的鬆爽度. 沙嗲汁必須採用台灣牛頭牌的沙茶醬(圖), 再拌入1/3 - 1/4 的花生醬(粗粒更佳), 酌量加生抽砂糖製成, 不過小心與英國的牛頭牌混淆, 英國的高文牌是以牛頭為商標, 而台灣的牛頭牌則為本名. 至於肉身, 當然是因為用梳打食粉醃製過後變鬆, 也要另放糖鹽味粉生抽作醃料. 不過在昔日, 為了讓肉質更鬆軟, 廚師會採用一種叫硼砂的化合物替代食粉, 化學式為Na2[B4O5(OH)4]·8H2O, 硼砂極有效鬆弛肉質, 增加口感兼防腐, 可是攝取過量會減退食慾, 導致屙嘔吐痛, 嚴重則致癌, 所以現在已禁止作食用. 但在其他用途上, 硼砂仍然有一定的價值, 例如洗衣粉, 化學分析等.

至於沙嗲牛肉公仔麵, 個人首推長沙灣的新華茶餐廳, 雖然價錢比較昂貴, 但保證物有所值.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Day 30: 虎

正值虎年, 也來談談老虎. 大家都知道老虎為貓科動物, 學名為Panthera tigris, 品種繁多, 大部分出現在亞洲地區, 如西伯利亞的東北虎, 印尼的峇里虎或瀕臨絕種的華南虎. 而求知慾高的朋友, 或會知道所有被發現的動植物都會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界定保護狀況, 並從1963年開始編進ICUN紅色名錄內(http://www.iucnredlist.org/), 而虎種是從屬瀕危(EN: endangered)級別, 必須保護以免滅絕.

個人最喜愛的則是孟加拉虎(Bengal Tiger), 主要出現在孟加拉和印度, 也出現在2002年布克獎 Man Booker Prize 的文學小說"Life of Pi"中, 亦正是我喜愛的原因. 故事講述主角Pi在搬遷動物園時在海上遇險, 只靠一輛小船漂流汪洋中, 船上還有一隻孟加拉虎, 並從相處當中由戰兢漸漸發現這頭老虎的人性, 描繪得細緻且有趣, 很值得大家閱讀.

說到 man booker prize, 這個在英文小說界的最高殊榮, 每年大概在十月揭曉得獎作品, 之前先會有 Longlist, 評審過後精選六本shortlist, 十足見工一樣, 最後只有一部小說獲獎. 至於為什麼叫 man booker prize, 這裡的"man"並不是指男性, 卻是因為由倫敦投資公司 man group 贊助而命名. 今年還增設了 the lost man booker prize, 由於1971年的改制導致獎項延期一年, man booker prize 小組決定補選於1970年的最佳作品, 形式當然非為公投, 而 shortlist 已於上週出爐.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Day 29: 手風琴

昨晚偕女友觀看了香港電影節哥倫比亞電影"唱風的歌"(The wind journeys), 是關於一名手風琴司千里迢迢從哥倫比亞蘇克雷省遠赴瓜希拉省, 銳意把手風琴還予他老師的故事. 同樣名為蘇克雷(Sucre), 大家切勿把蘇克雷省與玻利維亞行政首都混淆. 全片拍攝手法文藝, 帶有大量象徵主義, 能感同身受者則因人而異. 不過當作南美郊地風情畫也不錯說.

在香港, 習手風琴(Accordion)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一般認識也不深入. 手風琴主要劃分兩類, 為鋼琴式手風琴和鈕扣式手風琴(在唱風的歌出現的一種, 亦作巴揚手風琴, 如圖), 其不同在於右手手制, 顧名思義鋼琴式手風琴右制為鋼琴鍵盤, 鈕扣式手風琴則為按鈕. 其他部分還有負責彈奏和弦的左手手制, 可伸縮控制氣壓的琴箱(bellow), 發聲的簧片(reed), 以及保持平衡的肩帶(strap). 伸縮琴箱(吹風器)改變氣流震動簧片, 為手風琴的基本發聲原理.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手風琴過份dominant的聲音, 坊間就流傳了很多關於手風琴的笑話, 本人較喜愛的一句是 "the definition of a gentleman is somebody who know how to play the accordion but he doesn't", 甚具諷刺意味.

由於人肺量有限, 吹風器在音樂的用途相當廣泛, 包括風笛和管風琴等. 音樂以外的應用則落在治金術上, 利用吹風器推送更多空氣加速燃燒過程, 提供足夠熱量作提煉和焊接金屬. 而早在東漢年代, 發明家杜詩所研製的水力鼓風機, 已採用這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