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Day 50: 減字譜

對於玩音樂的人, 樂譜的重要性無可置疑. 琴譜成了作曲家和表演者的溝通橋樑之餘, 也令樂曲傳於後代, 讓好的作品流芳百世, 即使音樂玩得再好, 已經可以憑空即興(improvise)的人, 也一定有面對過樂譜練習的階段, 打好了音樂基礎才能有隨意創作的能力. 不過 improvisation 對於爵士樂類別就是一種專業的基本, 很多大型爵士樂的比賽皆以即場 improvise 對戰, 情況就跟饒舌擂台一樣, 印象最深刻當然是電影"聲光伴我飛"(The Legend of 1900, 圖)裡的綱琴對戰, 如果看過"不能說的秘密"就會發現完全抄襲的一幕.

關於樂譜,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誤解, 例如很多人以為簡譜是中國人所發明, 實際上是由歐洲人發明, 利用數字來代表音高, 一般學者都認為是起源於法國, 後經德國人改良, 只不過因為中樂大多使用簡譜, 才會有這種misconception. 不過中國樂譜的演進卻是出奇得可以, 在古琴時代先是有文字譜, 利用文字來敘述(非記錄)音高節奏指法弦位等, 看起來就是一篇長文, 然後就出現了減字譜, 仍為指法譜, 即沒有記錄音高, 只記錄指法和徽位, 不過文字已經大量縮減, 情形就像結他的六線指法譜. 音高譜的出現是一大突破, 而工尺譜就是最早期的一種, "上尺工凡六五乙", 就是我們熟悉的do re me fa so la ti了. (還有很多變化, 不詳加敘述) 工尺譜之後又進行了很多變化, 然而音高譜法的地位已定型, 直至西方引入了五線譜, 以及上述的簡譜, 漸漸形成了今天的記譜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