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Day 365 (完): 電子顯示器

同我年紀相若的朋友, 或者是運動愛好者, 一定(曾經)擁有一雙電子手錶, 在使用的同時, 大家有沒有留意過數字顯示屏的結構呢? 原來這些電子顯示器也有不同的分類, 一般在手錶或計算機上採用的為七段顯示器 (seven segment display), 因為藉由七條不同的液晶體組合來顯示數字, 大家可別以為只有七段, 十個數字的寫法會統一, 以 7 字為例, 歐美顯示器就和日韓的有差別, 前者一般使用三段 (一橫一棟), 後者則採用四段 (一勾一橫一棟), 使用計算機時很容易看到這種分別, 嘗試比較一下 TI 和 Casio 就一清二楚.

除了七段顯示器外, 還有更大用途的九段顯示器, 以及十四段(或十六段)顯示管. 相比起七段管, 九段顯示器加入了從左上到右下兩條斜線, 提供全套英文字母的可能, 唯一問題是無法顯示所有的大小楷, 為了張就, 有些字母只能單一顯示, 例如 "n", "r" 等,  都不能以大楷書寫, 而十四段(或十六段)顯示器就更進一步美化字元, 例如"X", "Q" 一類字母再不成為問題, 也可以擴充到波斯或泰國數字, 相當有趣, 這種顯示常見於影像儀器(錄影機, DVD 機)或電梯顯示屏上, 因為這些產品使用英文字的機會相對較高. 最後還嫌不夠準確, 則可考慮點陣式的設計, 字母再沒有限制, 不過裝置所需要的容量會大幅提高, 價格也相對昂貴, 並不適用於輕便的用品上.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Day 364: 新奇士

我有一個特別的習慣, 就是在睡覺前必須吃一點生果, 而且幾乎都是香橙, 以保持足夠的維他命, 也有助消化. 記得小學時母親接我放學, 必到北河街街市挑選水果, 印象深刻的是箱子上七彩繽紛的形狀, 以及算術錯誤的紙版 (一個四元, 四個十元). 雖然那時我不懂挑選, 但會幫助母親提帶回家, 總算是有一點貢獻, 到我現在出來社會工作, 母親的習慣依舊, 縱然我學會水果該怎樣挑選, 也明白那些小販商業的算術, 可是再無法等待母親的接送, 也無法減輕她的負擔, 只淪為享用的一分子. 的確, 人越大, 就發現越多東西回不了從前, 尤其是那些美好令人懷念的時光.

說起橙, 大家立即聯想到新奇士, 昔日的新奇士橙, 質素都有相當的保證, 現在卻有不法商人亂貼標籤, 讓假新奇士流入坊間, 才令聲譽每況愈下. 不過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不時在標貼上出現的數字呢? (一般是四位數, 有時是五位) 昔年我就誤以為是果園的編號, 並天真地相信某個果樹的產品比較優質, 例如 4012 的橙就比較大和鮮甜. 其實這只是正確了一半, 因為這個編號並不為生產過程而設, 而是水果的品種代指, 所謂 4012 就是所有大臍橙 (Navel Orange) 的編號, 所以說4012 一定是大橙, 卻不一定香甜, 還看生產商的種植方法, 天時地利人和等. 這個編號還不只適用於水果, 卻是所有日用品, 由國際生產標籤聯盟所設立, 稱為 PLU 碼 (price look up code), 顧名思義是方便零售商看價錢使用, 消費者亦可透過代碼得悉商品資訊. 不過採用與否, 生產商就有選擇權利, 但新奇士幾乎所有產品都劃一採用, 以致我們經常看到貼紙上的數字. 假如產品是 5 位數的話, 就表示該商品是有機食物 (8字頭), 或者經過基因改造 (9字頭).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Day 363: 紅A

小時候抱恙看診, 因為藥丸難以吞食, 總希望醫生多開藥水代替, 直到學會吞藥為止, 慢慢覺得藥水不容易攜帶, 要用量具服食之餘, 味道又不討好, 還是藥丸來得直接方便. 不過大家有否留意到這半透明藥水樽的獨特之處呢? 雖然大部分的藥物都由外國進口, 但在容器方面卻相當的本土化, 幾乎所有醫院和診所都採用本地名牌 "紅 A", 也就是一般人日常使用的膠盆或膠桶的品牌. 關於紅A, 很多人以為當中的 "A" 字是縮寫, 事實上紅A 的全名只是單字一個"A", 據了解其母公司星光實業面世的時候, 原想創立品牌 "ACE", 但當時又有一個同名的撲克牌牌子 (不過現在也不復存在了, 只有大陸冒牌 Bee 和法國撲克才以此名字尚存), 到了五十年代政府實施註冊制度, 這個品牌便用從簡刪除了 "CE" 兩個字母, 讓 A 成為註冊全名. 後來大家看見商標上背景顏色為紅色, 紅A 因此而流行. 以藥水樽為例, 雖然容易令人忽略, 紅A 的確一直陪伴香港人成長, 包括街市的籮子, 雞籠, 街上的垃圾埇, 茶餐廳的餐具等, 彷如一個不追名逐利的隱士, 默默地看顧著每個香港市民.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Day 362: GPS

關於全球定位系統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大部份人都不太明白裝置的操作原理, 以為GPS手錶或電話會向衛星發射信號, 衛星就會計算閣下的地理位置, 回傳到裝置的顯示屏幕. 實際的方法卻比想像簡單, 隨身的裝置僅僅是一個接收器, 完全沒有發訊功能, 透過採集四個衛星的資料, 就可自行計算出所在位置, 而且誤差小於一米. 至於為什麼要四個衛星呢? 詳情也不難理解, 因為裝置接收訊息時, 重要的信息是得知它們之間的距離, 一個衛星可讓讓變數成為一個球體, 即假設距離是 x 米, 裝置所在的位置就應該在以衛星為中心以 x 為半徑所作球體的表面的任何一點上, 同理, 將兩個球體重疊, 兩個衛星就把裝置範圍縮窄到一個圓形的邊界上, 三個就進一步縮窄到兩點, 或者直接找到答案, 而四個就非常充足, 所以只要裝置收集四個資料, 電腦就能自動計算所在位置, 而要在全球都能使用, 地球上每一點必須直接連接到任何四個衛星, 有見及此, GPS 衛星星座由 24 顆衛星組成, 平均分布在 6 個軌道平面上, 當中還有複雜的 logistic rule, 保證在全球任何地點, 任何時刻都可進行這個有趣的四點定位法.

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Day 361: 魔法城堡

荷李活除了是拍攝電影的地方外, 想不到也是魔術聖地, 位於區內的魔法城堡 (Magic Castle) 並不是虛構的童話地方, 而是一個實在, 提供魔術同好交流的會所. 假如你也是其中一份子, 想必希望慕名若至, 可是由於這是私人會所, 除非你是特邀表演嘉賓, 閣下必須先成為會員才可以參觀或享用設施, 當中又分正式會員和附屬會員, 前者是認可的魔術師, 而後者則是一般愛好者, 當然會費及服務有頗大差別, 魔法城堡其實是美國魔術學院的總部, 每晚都有有五種不同的魔術表演, 週末還有額外的場次, 此外還設有不同的魔術教學, 打從兒童班到大師班, 應有盡有. 而每年美國魔術學院都會頒發不同獎項贈予出色的駐場魔術表演者m 也不時舉辦魔術賽事. 不過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魔術場所, Magic Castle 對會員的要求也很嚴格, 必須遵守大會指定的dress code, 也要檢查身份證才能入場.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Day 360: 假面書

大師級導演透過電影 social network 有趣地把面書 facebook 的來龍去脈向觀眾呈現, 雖然有部份內容杜撰, 卻大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無傷大家觀賞的雅趣, 而奧斯卡舉行在即, 且看它有沒有機會問鼎最佳電影的寶座.

不過今天想談到的假書, fakebook, 卻與 facebook一點關係都沒有, 雖然乍看之下以為是網絡上的惡作劇, 其實 fakebook 是一本樂譜的合集, 由多張 fakesheet 組成, fakesheet就是現在流行音樂最常使用的樂譜, 將旋律, 歌詞及和弦同時放在一張紙裡, (亦稱為領譜 lead sheet, 圖), 提供樂手歌曲大約的概念, 言簡意賅, 伴奏只需看音名配 chord 即可, 這也是 fakesheet 名稱的由來, 因為外國的古語有云, "雖然我不知道那首歌,但只你哼一點點旋律我就可以彈奏 (虛構) 出來." (I don't know the song but if you hum a few bars I can fake it).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Day 359: 向巴哈致敬

電影世界裡雄才輩出, 很多時導演們都識英雄重英雄, 在自己執導的電影中加入大師相似的片段, 以表示崇敬之情, 例如去年上映的華麗後台 (Nine) 就是對意大利名導費里尼經典電影八部半 (8 1/2) 的追憶. 原來除了電影界之外, 音樂上也有這種文化, 這裡當然不是指旋律的抄襲, 而是用特定的音符組成對應的密碼, 其中 "B-A-C-H動機" 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了, 所謂密碼就是致敬對象的名稱或縮寫, 所以 B-A-C-H 動機的組成音應該是 B, A, C 和 H, 不過對樂理稍微有點認識的朋友會知道, 音樂系統只有從 A 到 G ,何以出現 H 呢? 原來這是德語而非英語, H 指的是英語中的 B♮, B 指的卻是英語中的 B♭, 順理成章地 B♭, A, C 和 B♮ 就構成了巴哈樂旨. 起初有人留意得到這個旋律, 還以為是巧合, 不過後來有作曲家公開其致敬目的, 慢慢成為了一種作曲文化,  最著名的作品可算是大巴哈 J.S.Bach 的兒子 J.C.Bach 創作的 "Chromatic Fugue on BACH" (為BACH動機而寫的半音階賦格曲) 了. 至於其他致敬樂旨, 也採用相似的原理, 包括送給 John Cage 的 C-A-G-E 樂旨以及 "Be"la "Ba"rtok 的 B-E-B-A 等.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Day 358: 椰子貓

喜歡喝咖啡的朋友一定聞說過貓屎咖啡, 其實它有一個比較文雅的名稱, 稱為麝香貓咖啡, 許多人或會知道這種咖啡的製作概念, 並往往將"敢喝不敢喝"作為關注的議點, 卻鮮有人問及當中的歷史和來龍去脈. 首先, 並不是每種貓都可製作貓屎咖啡, 從雅稱麝香貓咖啡就可推測到只有麝香貓才有此特異功能, 再 specific 一點, 應該是麝貓科下的印尼椰子貓種, 當年荷蘭殖民時代, 政府禁止印尼農民採擇咖啡果實留為私用, 一律要進貢政府, 農民當然不滿, 卻又無可耐何, 但不久他們就發現原來上述的印尼椰子貓會把果實吃掉, 還在其糞便中留下未經消化的咖啡種子, 遂把咖啡豆沖洗, 培烘成咖啡, 製成的飲品非但沒有變質, 味道還比傳統的可口, 貓屎咖啡就這樣的意外誕生了. 後來科學家才發現由於椰子貓胃裡完成發酵後, 會破壞咖啡豆的蛋白質, 產生大量自由胺基酸, 因此咖啡的苦澀味因而會大量降低, 入口更覺香醇.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Day 357: 打邊爐

天寒地凍, 最適合打邊爐 (火鍋), 也可以說是香港人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約三五知己任點任食, 盡情談天雪月風花, 又是一個肚滿腸肥, 飽足的晚上.

如果閣下是上述的火鍋愛好者, 必定試過或見過一種特別的火鍋容器, 中間有排氣的金屬椎體, 稱為煙囪火鍋. 這種器具原來是乾隆時期的發明, 而最意想不到的竟然出自和珅的傑作. 對, 就是那個大貪官. 在 1783 年, 即乾隆五十年的正月初十, 乾隆帝在乾清宮辦千叟火鍋宴, 情況大概就是中大的千人宴, 和珅怕菜餚容易涼冷, 因此改革舊式火鍋, 將鍋子加大並且在中間加上煙囪, 並在鍋子下打開一個洞, 用以投入木炭加熱, 當時的湯底是以酸菜烹煮而成, 就成為今天酸菜鍋的原型. (我有幸在上一趟台灣之旅作客輔大划船隊的晚上親身品嘗, 至今依然回味, 圖.) 關於湯底的另些趣事, 相信大部份人都試過點選鴛鴦湯底, 一辣一清, 一紅一白, 令座上客各得其所, 投其所好 (當然最後還是會交叉感染, 味道逐漸統一), 不過大家有否發現辣湯底比清湯底較易沸騰呢? 這並不是偶然, 卻是簡單的物理現象, 由於辣油較難蒸發, 形成了一個蓋面, 阻慢湯底揮發熱力, 所以較快到達沸點, 與清湯形成此種落差.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Day 356: 壁畫拾趣

有多少朋友留意過右圖所示街道上的標誌呢?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 可是由於港人例忙, 一律採取事不關己的心態, 從來沒有意慾了解具體的意思, 或者隨便安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釋, 例如街燈指示器, 電線指示標籤, 房屋規格指引等, 千奇百怪種種. 假如"撳錢"也出同樣的題目, 相信不少觀眾會在此卻步.

正確的答案是昔日的水管閥指示器, 現在已經沒有更新, 只作參考之用. 標籤有不同顏色之分, 以右圖為例, 黑色代表了食水水管閥的位置, 上方的 "8" 字為分段喉閥的編號, "250V" 指泄水閥 (sluice valve) 的大小為 250. 箭咀及其下方的數字亦將水管閥的位置標出, 表示喉閥是在標籤對出 2 呎及橫向 5.2 呎的距離下, 至於底格部份, "NT" 表示新界區, "8C" 則表示測漏 (waste detection) 的地區代號, 相當講究, 足以令人幻想到地下水管世界並行不悖的網絡, 原來自己飲用的水也經過重重的工序方才入口.

至於細心的人會留意到在消防街井後方會有類似標籤, 不過是紅色, 其實是消防閥的指示, 內容大致一樣, 只是上方的數字為街井編號, 還有一種是黃色的標籤, 用來表示鹹水的水管閥. 也是同樣的方式解讀.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Day 355: 糖下集

除了糖霜和糖粉外, 黑糖和黃糖也是經常混淆的概念, 到底兩者有甚麼區別, 又應該怎樣分類, 一般人都不太理解. 很多時誤以為黃糖只適用於咖啡飲品代替白糖, 而黑糖則是應用在一般甜品上來增加食物的味道. 又礙於台灣飲料店在香港的大肆拓展, 黑糖飲料的氾濫令人以為黑糖是當地的特產. 其實黃糖和黑糖本是同根生, 可以合稱為紅糖. 兩者都是從甘蔗所製的. 狹義上說, 黑糖是直接用甘蔗煎煮乾燥而成的結晶, 而黃糖則是把收割的甘蔗搾汁, 再熬煮成糖漿,  及後冷卻成為固體, 不過很多時候熬煮得長時間就變成了黑糖, 所以廣義上, 兩者成分幾乎一樣, 名稱只在於色澤上的分別, (熬煮的時間長短), 相反白糖就跟兩者有明顯落差, 因為白糖的製作需要經過精煉程序, 所謂精煉就是漂白加工, 過程會使營養流失, 相比之下, 黑糖黃糖就較為健康, 當中含有胡蘿蔔素, 維他命 B, 鈣, 鐵, 錳等多種營養成分, 增加味覺刺激之餘, 亦是排毒的良方.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Day 354: 糖上集

除了煮中西菜外, 最近也開始嘗試製作糕點, 有些朋友和同事或會品嚐過我出品的曲奇, 不過第一次製作時沒有找到糖霜, 只好用砂糖取代, 所以完成品入口會感到糖粒, 第二次則採用了糖霜, 立刻感到與別不同, 更覺鬆化可口.

以往在超市很容易找到糖霜, 但可能是由於 supply and demand 的關係, 現在只會在大型地方找到, 例如 Taste 或 Market place 之類, 或者要到糕餅烘焙專賣店購買, 不少人對糖霜存有誤解, 以往將糖粒磨成粉末即成, 事實上糖霜除了要把白糖磨碎外, 還要加入粟粉, 用以防潮, 而沒有加入粟粉的應該叫糖粉, (很多時候兩者都同被稱作糖粉), 是砂糖的特幼版,  兩者雖然型態相近, 用途卻不一樣. 糖霜不易起顆粒, 可直接烘焙, 但礙於不是全糖, 同一份量的甜味會比糖粉少, 使用時必須重手一點, 而糖粉是為了使砂糖更易溶於液體中而發明的, 例如在雞蛋中加入糖粉會比加入普通白糖有更佳的效果, 所以糖粉 (caster sugar) 和糖霜 (icing sugar) 都是製作蛋糕不可或缺的材料.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Day 353: 划艇變數

划艇和陸上划艇(即拉機)最大的不同, 當然就是技術和體能的成分比例, 雖然拉機姿勢或多或少會影響表現, 但始終最講求力量的多寡, 相反身處艇中除了要有正確的姿勢外, 還有一連串的技巧要求, 例如發力的時點和轉槳的時間, 兩邊力量的平衡, 以及在多人艇中需要一致的動作. 這些都是真正賽艇的趣味, 再說划艇還要配合很多變場地的變數, 例如不同的風速和水阻, 在不同的情況下, 槳頻和動作的快慢也有所差別, 要隨機應變才能做出好的成績, 總括來說, 對於艇手, 體能是基本條件, 技術才是致勝關鍵.

不過最近讀了一篇關於划船的論文, 提及到一種影響艇速的外在因素, 一般運動員可能不曾察覺, 甚至恐怕連世界級的選手也會忽略, 這個有趣的天然變數就是水的溫度了. 由於水溫代表了水份子的活躍性, 越高溫的水會有越高的活躍度, "活力"越大液體的摩擦力會越小, 所以當水溫越高時, 而其他設定保持不變的話, 艇速應該越高. 有實驗證明, 當水溫由 20 度下跌至 5 度時, 艇速會減慢 1.3% , 即在一場世界級的二千米賽事中大約慢 4 秒. 相反, 當水溫由 20 度攀升至 30 度時, 艇速會加快 0.6%, 約快 2 秒左右, 所以下午時分作賽應該是締造成績的最佳良機.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Day 352: 四格漫畫

香港老夫子和牛仔漫畫都是膾炙多時的本地漫畫, 令不少人誤以為四格漫畫是香港的產品, 事實上漫畫這種玩意, 又怎能離開日本王國呢? 沒錯,  四格漫畫早於 1902 年已經誕生, 由職業漫畫家北澤樂天所創立, 並在報紙雜誌的角落刊載, 日文(拼音)稱為 Yonkama, 至於為什麼是四格呢, 只要稍讀點歷史的朋友會知道, 當時中日文化相互影響, 中國人提倡寫文章時結構的起承轉合也感染了日本人的創作, 使日本也有直譯而成的專有名詞 Kishōtenketsu "起承転結", 所以四格剛好簡約地用最小的篇幅代表了這四種狀態, 成為了一種漫畫文化, 從很多老夫子和牛仔的故事都可以找到這種筆跡, 不過後來日本的四格漫畫也有變革, 漫畫家石井壽一一改"起承轉合"的結構, 創作出前衛性的四格漫畫, 著重畫法而減少故事性, 令漫畫市場裡出現一種新的四格形式.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Day 351: 音樂語言

相信無人不會否認, 音樂和語言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甚至可以說音樂就是一種世界語言, 原來除此之外, 世間上真的有以音樂為基礎的人工語言, 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索來索語 (solresol) 了, 方法是利用音符的 sol-fa  name 來造字, 由法國人蘇德雷 (Jean François Sudre) 於 1817 年所發明, 而造字的原理也不隨便馬虎, 利用單字的首個音節或音符分成不同種類的字義, 例如以 sol 起頭的字與藝術或科學有關, 以 solsol 起頭的字則和醫療有關, 基本上非常易學, 而且可以透過音樂的形式傳遞信息, 帶有一點點密碼的意味, 而索來索語另一個特色是語言中反義的字, 其音節也相反, 例如 misol 即好, solmi 即醜惡, solla 是一向 (always), lasol 即從不 (never), 相當有趣且不能在此盡錄. 請參看網站 http://mozai.com/writing/not_mine/solresol 進一步認識這種獨特樂語.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Day 350: 英國茶下集

英式早餐理所當然要喝英國早餐茶, 那麼英式下午茶又應該喝甚麼呢? 最經典的應該算使伯爵茶 Earl Grey 了, 即平日在貢茶所販售的格雷茶, 一般以中國正山小種或錫蘭紅茶等優質紅茶為基茶, 再加入佛手柑油調味的成品. 所謂正山就是指福建省北部崇安縣星村鄉桐木關一帶的紅茶, 與其他產自福建政和坦洋等地的外山品種對立. 而小種就是用小葉種茶樹所製作的茶的意思. 從品種來看大家或多或少會猜到 Earl Grey 跟 English Breakfast Tea 一樣, 也不算是英國人發明的, 的而且確, Earl Grey 茶的命名是基於格雷伯爵對清朝茶葉進貢的喜愛, 便吩咐茶商川寧仿製這種調味茶來作為日用, 然而訪客都非常喜歡這款茶, 伯爵就會告訴他們在川寧購買格雷伯爵訂製的茶, Earl Grey 就這樣聞名於國了. 除了伯爵茶外, 川寧也有推出一款小變種, 稱為格雷夫人茶, 分別在於佛手柑油的品種, 佛手柑油是從佛手柑橘樹的果皮中提煉的橘子味香油, 部份人認為這種香味過份濃郁, 影響了本身的茶味, 所以格雷夫人茶就使用比較溫和口味的柑油製成.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Day 349: 英國茶上集

香港人喜歡喝港式奶茶, 之前已經提及過造法了, 但如果到比較高檔次的西餐廳吃早餐, 供應的茶就稍為不一樣, 大部分都會採用英國早餐茶, 特別是川寧牌的茶包, 大大字說明  English Breakfast Tea, 就知道並無花假, 味道濃烈.

雖然個人對英國早餐茶的喜歡程度跟港式有較大落差, 不過若不放花奶的話, 只喝純茶的味道也是不錯的精神刺激, 要做到這種茶香, 大概也少不免要混合茶種, 猶如港式奶茶的雜茶, 英國早餐茶最少包含了阿薩姆紅茶和肯亞紅茶, 有些品牌更加入錫蘭紅茶, 甚至更昂貴的祁門紅茶, 希望集合各種紅茶的優點, 所以外國人喜歡這種既香且濃的茶品作為每天的開始. 很多人以為英國早餐茶來自英國, 其實不是完全正確, 只可說是在美國的英國人所發明, 這位英國移民戴維斯先生 (Richard Davies) 在十九世紀中運用工夫茶, 再加入白毫及包種茶而製成, 後來商品受到廣泛歡迎, 英國早餐茶的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只是茶種不斷改良.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Day 348: 哈根達斯

品牌的命名, 往往都藏有特別的意思, 例如是發明者, 發源地, 或產品的相關特徵. 例如 Dreyer's 雪糕就是屬於第一類, Nokia 勉強屬於第二類 (參 Day 266), 5 Gum 則屬於第三類(參 Day 194), 不過事實上有些品牌的名字竟然沒有任何意思, 無厘頭之餘卻成為了大眾的寵兒, Häagen-Dazs 就是最佳的例子.

乍看起來 Häagen-Dazs 的名字帶點北歐味道, 一來詞語本身帶有獨特的二合字母 (äa, zs), 加上帶有 trema 的 "ä" 字, 令不少人誤會 Häagen-Dazs 是丹麥或德國北部的產品, 因為德國的確有一個叫哈根的城市, 但只要上網查找一下, 就知道 Häagen-Dazs 實為美國紐約的雪糕品牌,由波蘭移民馬特斯 (Ruben Mattus) 於1961年所創辦, 昔年他在紐約街頭賣雪糕, 可惜初時銷情不佳, 馬特斯想出了一道妙計, 把產品改成外國名稱, 讓途人以為品種稀有而好奇光顧, Häagen-Dazs 因此應運而生, 雖然這種行銷手法帶有誤導成分, 但兵不厭詐, 這種策略成為了市場營銷的一種獨有方法, 稱為 foreign branding, 例如 Pret A Manger 是英國的假法國餐廳, 銀簾刀 (Ginsu knife) 是美國出產的偽日本用具等, 可見生產商為了 maximize 營利, 甚麼法寶奇招都要盡出.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Day 347: 福爾摩沙

福爾摩沙的名字, 雖然感覺很浪漫, 但也不是每個台灣人受落的稱呼, 內容帶有或多或少的政治色彩, 其實"福爾摩沙" (Formosa) 一詞來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 本意是美麗的島嶼, 並無甚麼不妥, 可是假若閣下有念過會考世史科, 就知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十五世紀的航海偉績, 途中發現了很多新島嶼, 感嘆大自然的美麗, 遂一律以福爾摩沙命名, 台灣就是其中一個 Formosa, 雖然葡萄牙人之後沒有殖民台灣, 但到了後來荷蘭的殖民年代, 就沿用了福爾摩沙的名稱, 部份台灣人就把兩者掛勾, 認為這個名稱是極不光彩的, 當中不乏昔日殖民的後代, 例如台灣的原住民, 也有些是親中人士, 原因是台灣一詞始終是帶有漢族色彩, 是從中國台灣省演變出來的產物, 起碼和中國拉上些少關係, 不過這些人都屬少數, 所以去台灣旅行仍不時看到官方活動以福爾摩沙為題. 個人則認為沒有必要把福爾摩沙畫蛇添足地加入政治考量, 只不過是昔日世界強國對此島嶼的讚嘆, 再說台灣是永遠不會屬於中國的.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Day 346: 偽護照

提起護照, 相信每個人最少都有一本, 而且對於當中的內容和外觀都有大概的印象, 尤其是經常旅行的朋友, 對此更加瞭若指掌, 不過單作為用家, 有時候還是會忽略到護照特定的設計, 更遑論不同地方的護照趣事和特色. 其實新一批的香港特區護照 (電子護照) 都緊貼著全球的步伐, 加入了生物特徵認證技術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的裝置, 就是護照相片上方的類燙金圖案, 這個小型的非接觸式晶片以數碼方式儲存了持證人相關的個人資料及容貌影像, 大大增加了證件的可信性, 所以除了美加外, 近年來大部份國家都陸續更換成生物特徵護照, 但是這種晶片仍存有漏洞, 晶片內容可能未經加密, 以致有些罪犯可以透過特定儀器擷取個人資料, 加以販賣或複製偽造, 後果可大可小, 所以還有改善的空間.

談及偽造護照, 大家會理所當然地想到其非法的性質, 原來另外有一種偽飾護照 (camouflage passport), 不但是公開的製造, 而且在大部份國家是合法的. 事緣有鑒於恐怖襲擊事件, 某些歹徒會帶有強烈種族的歧視, 專門殺害某個國藉的無辜. 這時偽飾護照就可大派用場, 護照印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國家名稱, 令持證人暫時隱瞞自己的國籍, 矇騙教育程度低劣或不熟悉世界政區的暴徒, 減低受害的機會, 這些"熟悉"的國家可以是台灣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 東薩摩亞等, 乍聽起來似乎真有其國, 由於這種"護照"的目的不是為了當成國際承認的文件而印製, 而這些國家本來又不存在, 所以持有並不算犯法.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Day 345: 芙蓉鎮

因為電影阿凡達的取景, 張家界的拍攝景點"南天一柱"被改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 惹來眾多的爭議, 但總括來說支持的聲音比反對多, 加上一個如此"民主"的國家, 最終當然順利改名. 不過查找一下歷史, 地方因電影改名在大陸早有前科, 而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的王村就是當中的經典, 電影 "芙蓉鎮" 在此拍攝, 於是人們便把此地叫做芙蓉鎮, 久而久之成了正式的地名. 芙蓉鎮乃是古華所寫的著名小說, 曾獲得茅盾文學獎, 也在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百強之內, 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 講述湖南農村小鎮內一些百姓, 在這個動蕩時代經歷的滄桑, 雖不至催淚 卻不乏心酸的情節, 改編的電影也拍得很優秀, 由劉曉慶和姜文主演, (其實個人覺得國內大部份名家的改編電影都具有相當質素, 例如陽光燦爛的日子, 紅高粱, 大紅燈籠高高掛, 長恨歌, 活著等), 芙蓉鎮之所以在王村拍攝當然有箇中原因, 王村本來就是一個千年古鎮, 具有悠久的歷史, 村內存放著國家級文物"溪洲銅柱", 就是公元940年楚王與溪州刺使締結盟約的證物, 在這樣的地方取景故事更覺滄桑, 人物更覺平凡, 電影賣座後居民都以此自居, 便成了實實在在的芙蓉鎮.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Day 344: 生物音樂

之前討論過很多前衛 (avant-garde) 的音樂, 大部份都屬於樂器類別, 和今天想說的生物音樂 (biomusic) 卻不一樣, 雖然也是實驗音樂的分支, 普羅大眾卻較少接觸, 是利用人工方法把大自然生物的聲音作為音樂的一部份或全部, 定義也相當廣泛, 例如最簡單的是合成鳥聲或青蛙的叫聲, 都是由生物直接發出的聲響, 但也可以是用樂器模仿他們的聲音, 或是牠們間接製造的聲音, 例如魚隻游水的聲音, 或令人尷尬的響屁聲. 而"牠們"可以是動物, 也可以是植物, 具有高度的彈性.

不過容易令人混淆的是生物音樂學 (Biomusicology), 兩者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生物音樂學是指從生物的觀點看音樂的本體, 簡單一點來說, 就是看看音樂和生物的互動關係, 從而解答一些科學問題, 例如是音樂改變生命, 還是人類進化改變音樂的本質呢? 而當中又分為演化音樂學 (evolutionary musicology), 神經音樂學 (neuromusicology) 和比較音樂學 (comparative musicology) 三大類別, 對於喜歡音樂又喜愛思考的朋友, 作為茶餘飯後的研究也不錯.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Day 343: 火機戲法

電影感染力強, 往往灌輸經過處理的信息給觀眾, 只要稍不小心, 就會墮入"陷阱", 吸煙就是最佳的例子, 很多電影把帥氣的男主角點煙抽啜的一幕藝術美化, 令觀眾易於把這種壞習慣和雄性動物的魅力錯誤掛勾, 早年就有不少年少以身示法, 直到近十年來政府著意宣傳告誡, 情況才有點改善. 不過提起點煙, 最引人注目當然是打開火機的一刻, 在短時間內透過手指的配合, 把火機蓋開啟, 點火, 然後令嘴巴前方那根自欺的精神食糧燃亮起來, 就是最酷的組合動作. 而這種把戲竟有市場, 獨立於魔術的花式類別, 相信對於歷史悠久的美國火機公司 Zippo 大家都耳熟能詳, 有蓋的設計加上超強防風設計令這品牌的地位屹立不倒, zippo 的用家根據產品的設計發明了很多不同的點燃花式, 並灌以不同的炫名字, 例如亡命之徒 (The Desperado), 起始動作是先把火機的底部面向自己, 開合部份向下, 拇指抓住左邊, 其餘四指在右. 動作是用中指地打開蓋子, 隨即靠腕力向下滑動打火輪點燃火機, 乍聽起來簡單, 實際上卻十分複雜, 另外還有 "環遊世界", "暮光區", "瞬間" 等奇招怪式, 昔日大家可以在 zippotricks.com 或 lightertricks.com 查找, 不過後來美國消防協會以它鼓勵小孩子玩火為理由關閉了這些網站, 要看這些表現或教學, 恐怕要在 youtube 才能找到.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Day 342: 國外麵包下集

除法包之外, 墨西哥包應該是第二常見以外國命名的包點, 雖則如此, 這包和墨西哥本身的關連性卻出奇地間接, 部份人會誤以為墨西哥包是當地特產, 也有部份人以為其外型跟墨西哥草帽相似而來, 其實兩者都不正確. (本人尤覺得墨西哥草帽的解釋 - 想像力也太豐富了吧!) 事實上墨西哥包是由一對華人夫婦所創作, 集合了墨西哥的傳統甜麵包以及港式菠蘿包的概念而成, 故事也充滿傳奇色彩, 據了解該對夫婦是廣東人, 與長子在二三十年代移民墨西哥, 當時墨西哥治安甚差 (甚麼時候有好轉過?), 在亂世中透過批發糧油辛苦地維持生計, 結果還是回流返港, 轉行發展餐廳事業, 並以墨西哥冰室為名, 紀念曾經擁有過的崢嶸歲月, 而他父母就為餐廳設計招牌食品, 想到墨西哥有一種傳統的甜麵包, 再參考港式菠蘿包的做法, 利用牛油, 糖, 麵粉製成麵粉漿蓋在包身上培烘, 就成了現在市面上的墨西哥包.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Day 341: 國外麵包上集

去包餅店最常看到以外地命名的麵包很可能是法國麵飽 (Baguette), 特長身的包身外脆內軟, 提供大家一種碳水化合物的飽肚的滿足, 身為法國的特式食物, 法國麵包擁有一段悠久的歷史, 如閣下以為只是把麵粉搓成條狀培烘這麼簡單, 那就大錯特錯了.

最早期的法包出現在19世紀中葉, 當時當然沒有焗爐, 而是採用特製的蒸氣爐 (Deck oven), 這種爐由奧地利引進, 高溫可達攝氏 200 度, 這樣的熱力才可以把蒸氣溶入麵包之中, 使麵包身得以軟熟, 至於長條狀也不是無故貪得意而製成, 而是因為在 1920 年通過了一項保障僱員的法例, 規定麵包師傅不應該早上4點之前工作, 因時間所限, 令圓形麵包難以趕在一本市民早餐之前完成, Baguette 的長條狀比較易搓且份量較大, 因而問世解決難題, 現在法國對 Baguette 仍然十分講究, 不是工作時間, 而是製作材料, 規定只能包含水, 麵粉, 酵母及鹽四種成分, 多了任何的元素就不能以 Baguette 命名了.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Day 340: 萊塢熱下集

好了, 承接昨天的題目, 大家都知道寶萊塢是世界第一大電影出產地, 那麼, 第二大的電影產業在哪裡呢? 答案依然不是荷里活, 而是瑙萊塢 Nollywood, (又是甚麼東西?), 就是非洲的電影集散地, 是指尼日利亞的電影事業, 概念也是把 Nigeria 和 Hollywood 合併而成, 並無真正的地方, 這裡的電影產量也每年過千, 不過生產方式和好萊塢也有相當差別, 超過一半的電影是直接拍到 DVD 而非經由電影院播放, 配合第三世界的消費模式, 內容就與寶萊塢相若, 賣點為地方語言和文化, 並以真實故事為基礎, 題材生活化, 不過製作質素就有很大的 Variation, 這也不足為奇, 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儀器比較落後, 演員也以從屬業餘性質的多. 所以對象還是非洲甚至是尼日利亞國內的市民, 揚威國際還有待一段時光.

而 Nollywood 跟 Bollywood 及 Hollywood也有另類不同之處, 後兩者本來是植物名稱, Hollywood 是冬青樹, Bollywood 則是木薑子屬植物的一種, 至於 Nollywood 呢? 只是為電影而設, 背後甚麼也不是.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Day 339: 萊塢熱上集

全球最大的電影產業在哪裡? 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誤答是荷里活, 其實早在三四年前, 印度寶萊塢的崛起, 已經在電影產量上超越了荷里活, 而且有兩倍之多, 而寶萊塢的名字 Bollywood 則是從孟買的舊名 Bombay 和 Hollywood 合併而成. 唯一不同的是 Bollywood 不像 Hollywood 有實際據點, 只是因為性質類同而泛指孟買一帶以至全印度的電影產業. 雖說沒有好萊塢的大眾化, 但寶萊塢也有一定的國際市場, 賣點在於特別的印式英語, 以及經常加入歌舞音樂, 例如奧斯卡最佳電影一百萬零一夜 (Slumdog Millionaire) 就是導演 Danny Boyle (127小時的導演) 仿 Bollywood 的製作, 最後一段的歌舞是最佳的佐證, 而近年就有三個白痴 (3 idiots), 珊蒂別傳 (Om Shanti Om) 等佳作為世界影壇所注目, 不過個人覺得寶萊塢電影現在仍屬發展及試驗階段, 輕鬆的小品不俗, 具思考批判性的大作卻欠奉, 大部份的電影情節與電視劇無異, 要真正打入世界市場, 恐怕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Day 338: 查爾斯河

美國查爾斯河位於麻省, 水源從鶴健頓 (Hopkinton) 出發, 流經二十二個城市, 並在下游將波士頓和美國的劍橋分隔, 很多名牌大學諸如 MIT (麻省理工學院), 哈佛, BU (波士頓大學) 都位於此河河畔, 可說是一種文明的體現. 而對於划艇愛好者來說, 這條河就更加值得關注了, 每年一度的查爾斯河賽 (Head of the Charles Regatta) 是世界級的划艇比賽, 雲集很多不同國家的頂級選手, 也有一些大學的後起之輩, 所謂 Head 就是划艇術語 - 計時賽 Head race 的簡稱, 所有艇隻不會同時起步, 而是每隔十到二十秒的時間才發一隻, 和大部份計時賽一樣, 查爾斯河划艇賽採用大約為5000米的賽程, 美國國家隊就曾一度做出十四分內的驚人成績. 具有這樣高質素的運動員, 難怪這項比賽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型的計時賽, 所以熱愛划艇運動的朋友 看國外賽事? 不一定要放眼牛津劍橋.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Day 337: 痛車

香港年輕一代一直受日本的影響, 已經到了不可自拔, 無可挽救的地步, 例如 cosplay, figure 等等, 而街上也會看到很多車輛, 特別是貨車, 貼上一系列的漫畫圖像裝飾, 不過直到這幾天本人才得知這種車有個很帥的外號, 稱為"痛車". 乍聽起來就知道是日語漢字, 像割引, 激安那些字彙, 而羅馬的拼讀為 "Itasha". Itasha 本來就是指一般的塗裝車輛, 類似塗上贊助商商標的賽車, 後來卻慢慢被御宅族所使用淪為宅男術語, 泛指所有車身被噴上動畫或動漫遊戲角色彩繪或貼上相關貼紙的車輛, 所以理所當然地這類痛車常見於秋葉原, 大阪和日本橋等 ACG 商品販賣集中的地方, 也傳到不少東南亞國家, 成為一股獨特的痛文化. 右圖為痛單車.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Day 336: 掃瞄書

昔日掃瞄器還沒有很流行的年代, 每逢看到深愛又昂貴的書藉, 我都不自禁會在圖書館嘗試借出, 再到影印街複印, 影印街就是當年旺角中旅社旁邊的窄巷, 影印舖位林立的地方, 現在資訊科技發達, 加上大陸的拷貝神技, 很多時候會先找電子書, 假若不遂才往圖書館解決, 不過現在也講求環保, 加上 scanner 的普及, 把書本掃瞄進電腦內成為了更理想的選擇, 可惜如果當面對一些重量級著作, 掃瞄起來就十分困難. 由於書脊出奇地厚, 中間部分的頁面不能全開形成平面, 假若勉強打開, 頁面靠邊的文字又可能被擠到書脊形成的深谷中, 所以當你看到網上齊整的版本可能會感到奇怪, 而原因有兩種可能, 一為破壞性拆除, 是先把書藉解體後再進行掃瞄, 這種方法當然是針對廉價書藉而設, 第二則是使用先進的掃瞄儀器, 一般商業用的圖書掃瞄儀, V型的設計不需要讓書本全開 (只要大於90度即可), 上方就有對應的相機把 recto 和 verso 兩邊的頁面進行快照, 比較先進的儀器更可以調校V字的開合角度, 也有透明膠板壓住頁面, 增加掃瞄後文件的可閱性. 不過這些商業用的掃瞄器並不便宜, 一台大約要五六萬元, 所以除非你是掃瞄工場, 否則還是將就一下, 使用傳統掃瞄器比較劃算.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Day 335: 銬

電影上出現的東西, 有時過常曝光, 令觀眾產生既視感, 誤會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物件, 手銬就是其中一例, 除非你從事紀律部門, 一般人對手銬的認識都是從螢幕上得知, 至於具體使用方法便要透過幻想來實踐.

所以千萬別輕看一個手銬,它的結構並不如想像中般簡單, 以為扣上鎖住即是, 實際上大部份手銬都由雙重鎖的系統組成, 這是由於各人的手骨大小不一, 當扣上手銬時, 第一層的防衛鎖雖經已繫上, 不可任意開啟, 但仍可旋轉調較銬圈大小, 直到鬆緊度適中,才作第二重的鎖定, 此時手銬就連旋轉的能力也失去, 無法調較鬆緊,更惶論解開的可能, 必須一步步解除機關, 才能脫下枷鎖. 如果以設計來區別,手銬又可分早期的鍊銬, 比較安全的板銬, 以及獨特的指鎖, 顧名思義, 鍊銬的兩邊由鐵鍊連成. 所以被束縛者的雙手仍擁有鍊長所構成的活動範圍, 行動上依然有點方便. 板銬則有鑑於此而改良, 兩端做成板狀, 再由鐵環並連一起, 所以跟前者的分別就像物理電池所學的 series 與 parallel 的分別, 板銬安全地縮窄了雙手的活動範圍, 至於小型的指銬,通常是輔助作用, 進一步控制被鎖者指頭的活動空間.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Day 334: 歐帕茲

電影奪寶奇兵是考古歷險的經典, 而考古最引人入性之處在於時差上的驚喜, 尤其是發現一些史前文明, 一些幾近不可發生的遺物, 例如金字塔, 復活島人像等, 不禁令人質疑是否天外來客的傑作, 不過那些古蹟是結構驚人, 而原料卻是銅, 木, 石等現成物資, 科技上還說得過去, 只可惜另有一些文物, 出土時已經透過現今的方法加工, 一經考古學家證實, 無疑更令科學家徨惑, 這些遺跡就被統稱為歐帕茲 (Ooparts: Out-Of-Place Artifacts), 意為時代錯誤的出土加工品.

若提及歐帕茲, 巴格達電池份屬神級奇蹟, 是一種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小陶壺罐, 每一個陶罐中間都有一根銅筒, 插著一根合金小棒, 表面有被腐蝕過的痕跡. 科學家研究發現, 如果在筒中加入酸性物質時, 就能產生電流, 名乎其實就是電池! 試想像那時候大約在公元前, 比伏特還早二千到四千年的時光, 而更驚人的是, 在印度的一卷古籍中有記載到類似方法, 內容大約是把洗乾淨的銅片放進陶瓶中, 先蓋上硫化銅, 再加上鐵屑, 最後將水銀和鋅的混合物放在鐵屑上, 便能產生能量, 而水另一方面會把能量分解. 這些物證一旦屬實, 我們會不禁問, 古人是怎樣得到智慧, 卻又怎樣失去的呢? 的確令人毛骨悚然. 這些陶罐都放在巴格達國立博物館中, 到中東旅行的朋友, 可別忘記一睹這神秘的毆帕茲啊.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Day 333: 意式餃子

張曉風老師在他的文章說過, 餃子是很可愛的食物, 因為裡面暗藏著了另一個乾坤世界, 遵守著食物獨有的法則, 這種獨到的幻想剛好說明了餃子在世界各地均受歡迎, 並不是大部份人以為是亞洲食物, 只是以不同的形狀型態和製法出現, 概念相若.

所以西方也有地方特色的"餃子", 其中最為出眾的算是意大利的品種, 名為 Ravioli, 正宗的外型為方形, 貌似枕頭. 先說外皮, 意大利餃跟中式一樣, 也採用麵粉和水, 不過就會加入雞蛋, 如果要改變麵皮顏色和增加味道就會混入番茄醬或菠菜汁, 有時甚至加蛋黃醬或香草醬, 香港人常說皮薄餡靚, Ravioli 剛巧相反, 講求質感. 而內容方面就一如所料, 不外乎是菠菜, 芝士, 洋蔥, 火腿, 免治牛柳等, 感覺就像意粉打包, 不過傳統的 Ravioli 是以菠菜為主, 感覺較為健康. 另外還有一些變種, 例如包得像雲吞一樣的 Tortellini, 正確做法是連水也不加入餃皮, 只由雞蛋和麵粉而成, 內容也是芝士和攪肉等意式食物, 其實 Tortellini 和 Ravliolo 也可以像日式餃子般煎炸, 再蘸上肉醬或黑醋, 的確是寒冬裡暖胃飽肚的良方. 還有一種更可愛的 Gnocchi, 用薯仔, 鷹粟粉及麵粉製作, 可能由於薯仔感覺容易飽肚, 一律做成指頭般大小, 中文名稱也翻得相當優雅, 稱為玉棋.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Day 332: 動物園

生平很少走進動物園, 只記得小時候曾跟家人到過廣州參觀, 那時大概三四歲左右, 之後一直無緣到訪, 只有在閱讀 The Life of Pi 或玩 Scrabble 時候才會接觸到, 所以現在還是滿憧憬再去, 看來木柵的機會最大.

大眾參觀動物園, 很多時看完動物, 滿足了好奇心就算了, 不多不少存有相對的誤解. 例如動物繁殖就是表表一例, 有人以為動物未結紮時, 雌雄性別不能同時放在一起, 以免牠們失去控制而過份交配, 做成混亂. 事實卻出人意表, 有大部份的動物園動物來自野生, 未能適應動物園的環境, 任你再多放幾隻"尤物", 牠們都無動於衷, 長頸鹿為尚佳例子; 又或者在動物出生的動物, 牠們缺乏學習對象, 彷如沒有上過生物課, 雄性可能不會配種, 雌性可能不會哺育幼兒. 所以作為好的動物園管理, 要適當地按不同種類的動物, 控制牠們的生育, 包括學習怎樣繁殖, 最常用的是冷凍動物園, 即冷凍精液和胚胎, 因為在攝氏零下 196 度的液氮中可以保持相當長的時間, 也保存了遺傳基因, 保存足夠的遺傳多樣性. 另外也有把胚胎移植技術成功地運用到了野生動物身上的方法, 而對於鳥類的生蛋問題, 動物學家也有自己的辦法, 因為鳥類產卵的數量是有限的, 產夠量後就開始孵化不再繼續產卵, 但如果卵被天敵吃掉就會重新開始產卵, 把巢中的卵取走放到孵化箱中人工孵化, 就可以增加鳥產卵的數量, 不過也要有溫度, 濕度和翻蛋的頻率這些條件的配合. 所以他們設計了一種帶傳感器和發射器的假蛋放到鳥巢中, 監察牠們孵化的狀況, 然後再應用到人工孵化過程中.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Day 331: 交通燈物流

對於上班一族, 街道上的轉燈裝置感應器確實是一種生活必須品, 就以我工作的 HAHO 為例, 旁邊的亞皆老街車多人少, 綠燈大部份時間都留給車輛, 在某些時段甚至完全沒有綠人顯示, 必須按下轉燈裝置, 才可縮短等候時間, 或重現橫過馬路的可能.

其實除了針對行人交通燈外, 政府在人多車少的地方, 也有同樣的考量, 尤其在停車場的出入口和巴士總站外, 不過有時連司機也未必知道這種機關. 由於行人擁有"自由意志", 可隨便停留在馬路邊緣, 所以必須由用家親自啟動感應器, 而車輛則不可能停留在路口, 因此只須一個地下感應器就能解決, 當感應器感受到車輛重量, 行車交通燈會在短時間內轉綠, 減少不必要的等候時間. 如果大家平日留意一下經常可以過馬路的地方, 或會發現這個獨特的設計.

還有一種類似行人轉燈感應器的黃色盒子, 經常出現在燈柱上, 千萬別以為物以類聚, 異曲同工. 實際上是交通燈的發聲裝置, 並無感應系統.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Day 330: AT分類

昨日講及魔髮奇緣源自格林童話長髮公主, 可能各位有所不知, 這個故事從屬一個童話分類, 就是擁有超自然的敵人, 在威權的 AT 童話分類法下, 是以 3xx 表示, 長髮公主正好是編號 310. 聽起來感覺稀奇, 但這個系統早在 1910 年已經被芬蘭民俗學者阿爾奈 (Antti Aarne) 提出, 後來由美國民俗學者湯臣(Stith Thompson) 加以改良和擴充而成, 所以合用兩人的姓氏稱為 AT分類法, 個人覺得內容比圖書館採用的分類還有趣, 從 1 到 2399 的數字編碼, 把大部分童話故事劃分成四大類, 包括動物故事 (1-299) , 一般故事 (300-1199) , 笑話與逸事 (1200-1999) 以及程式故事 (2000-2399).當中還有小分類, 以動物故事為例, 1-99是純野生動物故事, 100-149 是野生動物和家畜的故事, 150-199 是野生動物和人類的童話, 200-219 以家畜為主, 至於其他動物就在餘下的 220-299 內. 耳熟能詳的三隻小豬編號 124, 被歸入野生動物和家畜的故事類別. 不過最值得留意的是程式童話, (別誤會是情色童話), 平日很少聽及這個分類, 是指故事遵從某個獨特模式發展令讀者得到相應的印象, 就以 2000 - 2100 的疊進故事 (Cumulative) 為例, 這類故事的獨特性主要在於它的結構形式而不是故事情節, 透過場景的轉換, 利用重覆的段式, 或循環的邏輯, 把故事和道理細說出來.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Day 329: 長髮公主

近日看了迪士尼電影魔髮奇緣 (Tangled), 水準令我喜出望外, 一向出色的畫功, 加上扣人心弦的敘事方式, 再一次喚醒觀眾未泯的童心. 故事源自格林童話, 相信大家耳熟能詳, 講述一個公主吃下了一種獨特植物而長出使人不老的魔法長髮, 嬰孩時被巫婆擄走, 最後巧遇王子共同脫險. 印象最深刻當然是公主那把特長的金髮, 在電影中畫成跟她被關的塔一樣高, 想必令不少小女孩也渴望擁有, 但終究童話歸童話, 人的頭髮本來就有生長限制, 雖然頭髮生長速度是每天大概是 0.34 毫米 (95% CI: 0.27 - 0.39 毫米), 但這是對於頭髮的生長期 (Anagen) 而言的, 大約只有三年到六年不等的時間, 之後就會進入退行期 (Catagen), 頭髮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維持大概一個多月, 直至最後的靜止期 (Telogen), 此時毛囊萎縮, 並在已經衰老的毛囊附近重新形成新生毛球, 最後在洗頭, 梳頭或搔頭皮時就將隨之脫落, 所以屈指一算, 整個生長週期最多維持七年. 除非基因突變, 多慢陳代謝的人的頭髮長度大約以一米半左右極限.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Day 328: 麥當勞茄汁

人大了自然會變, 麥當勞可說是香港人的集體成熟指標, 出來社會工作以後, 身邊已經沒有幾個朋友還會喜歡當正餐進食, 充其量是買杯可樂或是麥旋風過過口癮, 薯條麥樂雞一類油炸食品一律敬而遠之, 和中小學時期的態度有很大分別. 不過小時候就對薯條所蘸上的茄汁有過長期的誤解, 以為包裝上所印有的編號是茄汁酸甜度的區別, 由於當時以訛傳訛, 十多種不同編號的茄汁在心理作用底下, 真的有不同的味覺投射, 以致我的同窗竟找相熟的員工全套收藏, 我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散播了謠言, 直到近年才得知那是生產商編號, 即代表了不同的 production line, 標籤方便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公司容易追查, 而各生產商的茄汁都用同一的配方生產, 經過嚴格的QC味道只有小量出入, 所以這個謠言成為了香港民間傳說的經典, 而我也有些耿耿於懷.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Day 327: 月球方舟

記得元旦曾經說過末日鐘, 證明了不論是科學還是宗教的觀點, 末日的確離人類不遠,昔日挪亞就受到啟示築起方舟避過一劫, 究竟這次地球又有沒有倖存的可能呢? 科學家都積極面對這個問題, 提出各個太空移民的方案, 乍聽起來有點天馬行空, 不過事實上成績可能超乎你所想像, 例如最矚目的月球方舟計劃, 預計在 2020 年啟航 (若然末日還未到來), 這項計劃由歐洲太空局負責, 希望在末日來臨之前, 把人類重要的文明產物發送到月球, 包括 DNA 序列, 金屬冶煉方法, 以及植物種植方法等, 成為方舟的基礎. 由於月球上氣溫極端, 充滿輻射和真空環境預計對方舟(月球信息庫)造成損傷, 所以科學家認為要把它儲存在月球岩石層以下的地表中才較為安全, 具體細節還在研究當中, 而他們也打算在未來三年開始在月球置放海藻和種植, 希望透過植物的腐爛釋放出二氧化碳, 繼而養活海藻, 當海藻在光合作用下可製造生命所須的氧氣, 若然真有人類在末日倖存, 這會成為最重要的生存資源.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Day 326: 雜訊通感

關於通感,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算是第一篇接觸的課文, 想起那年我才中三, 老師不斷說寫好文章必具備豐富幻想, 例如我們可以聆聽一張圖畫, 嗅出一種味道, 或者觸摸到一種感覺.

不過在聲學的世界中, 通感也不一定需要幻想, 因為聲音也有定義的顏色, 透過聲音的頻譜可以繪製出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噪音, 或稱雜訊, 為了易於對特定型式的雜訊作分類, 技術人員以顏色把一系列的噪音作了標籤, 包括白雜訊, 粉紅雜訊, 藍雜訊, 紫雜訊等. 要了解這些分類, 必須知道甚麼是頻譜, 頻譜的轉換涉及大量數學程序, 在此不作詳述, 簡單來說就是一張聲音頻率與分貝的關係圖. 白雜訊就是全雜訊, 表示在全頻域內都有相同的能量密度, 即相同分貝的音量, 粉紅雜訊和紅的雜訊的能量密度則與頻率和頻率的二次成反比, 由於音量是採用對數 (log) 計算, 所以它和頻率成了線性關係, 當頻率提高為兩倍時, 粉紅雜訊的譜密度都會降低 3 分貝, 而紅雜訊則會降低6分貝. 同樣, 藍和紫雜訊的能量密度分別與頻率和頻率的二次成正比, 頻率以倍數增長, 譜密以3和6分貝增加. 還有一種灰雜訊, 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頻率範圍內遵循響度而產生曲線變化的粉紅雜訊.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Day 325: 花柱

柱體對於建築學生來說, 可算是入門的常識, 最基本的當然是古希臘三的三種柱式, 包括不甚裝飾的多力克柱式 (Doric), 擁有渦卷裝飾的愛奧尼式 (Ionic), 以及同代最標緻, 用毛莨葉裝飾的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這些柱體後來演變至古羅馬的五柱式, 更成為了日後建築設計的濫觴, 當年的羅馬鬥獸場, 就顯示了這些柱體的不同和交融以後的美學威力.

不過今天想說的花柱和這些無關, 也不是花博所展示的人造柱體, 而是昔日理髮店所使用紅白藍的捲軸, 雖然現時某些上海舖仍舊使用, 但在香港這種標誌漸漸式微, 或者改用了不同顏色的裝置. 其實花柱是世界通用的標記, 源自歐洲, 有兩個民間傳說試圖解釋它的由來, 第一個發生在二戰, 相傳一個叫丹基倫的理髮師給德軍假情報遭殺害, 國家為紀念他便下令理髮店採用法國國旗, 紅白籃因此而來, 另一個說法在中世紀, 據聞當年的醫生認為放血程序是低級工作, 一律由理髮師負責, 紅白藍就分別象徵了動脈, 紗布和靜脈. 兩個說法都充滿傳奇色彩, 可惜真相已無從稽考了.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Day 324: 保暖常識

最近龜毛了良久, 敵檔不過刺骨的寒流, 最終還是買下了昂貴的 Karrimor 羽絨外套, 嶄新體會到輕便而溫暖的幸福, 趕上了街上米芝蓮人的潮流. 不過原來很多朋友並不知道羽絨是甚麼, 穿了保暖就是. 顧名思義, 羽絨可以分為羽 (Feather) 和絨 (Down) 兩部份, 其實兩者都是羽毛, 前者是是鴨鵝的背部和尾部的小羽毛, 或者是長羽毛打碎後形成的帶羽桿的毛, 後者則是不含毛桿的羽毛, 它們的羽枝上長出許多簇細絲, 相互交錯形成了穩定的熱保護層, 所以比例上應該絨多羽少, 但即使如此, 羽也不可或缺, 因為它可以提高羽絨的蓬鬆度 (fill power), 因此必須含有一定的分量. 此外, 眾所周知羽絨是保暖良品, 大部分人卻誤以為越暖的衣服越容易令身體升溫, 這說法是物理學上的一大錯誤, 外套是沒有製造熱力的可能, 只有透過它對導熱的不良性, 來使身體跟外界冷空氣較為絕緣, 而人類是一種恆溫動物, 本來身體是一道熱源, 羽絨阻止我們的體溫向外擴散, 所以我們覺得溫暖, 不相信的話用自己的羽絨包著冰塊, 看看有沒有比正常溶解的速度快便知道.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Day 323: 側影

側影這個詞, 本來就帶有一種浪漫意味, 尤其是外文使用的 "silhouette", 一閱讀出來([ˌsɪlu:ˈet]), 高雅且帶點憂傷, 就知道並不是英文, 而是法國名字. 這個名字剛好說明了此字的典故, 相傳在十八世紀中葉, 在路易十五的年代, 財政部長名為 Étienne de Silhouette, 認為太多貴族過份揮霍, 建議國家應該節約. 而他其中一個興趣就是製作側影畫, 做法是把繪畫對象的側面對著畫布, 利用光線把輪廓直接印上, 最後把顏色塗上後裁剪即成. 由於當時缺乏高科技照相機, 這種方法減省很多繪畫時間, 而且如果畫家了得, 效果跟一般肖像差別不大. 可是當時的貴族卻不滿他的建議, 繼續奢侈的生活, 當中也包括花費大量金錢製作肖像畫, 因此他們便取 Silhouette 嚮往的這種廉價趣味作為嘲諷的對象, 以他命名, 直到今時今日.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Day 322: 糯粟米

如果到大陸吃小食, 一定不能錯過糯米粟米, 雖然不保證每個人都喜歡, 但這確實是一種獨特的體會, 令大家明白到自以為熟悉的事物, 可能暗藏玄機, 自己不過是隻井底蛙. 這種糯米粟米粒帶有黏性, 口感相當煙靭, 和一般粟米的分別就像糯米跟普通米飯的分別. 像很多生物品種一樣, 糯粟米的由來相信是一次意外的生物反應, 雖然二十世紀才有科學研究, 早於十八世紀已有相關文獻記載這種玉米的存在 (參三農記), 結果引進美國, 就發現跟一般玉米在基因結構的不同, 糯粟的第九個染色體受單個隱性基因(wx)控制, 因此產生糯性, 更速使科學家相信玉米在大陸種植時期產生突變而成. 除了口感外, 糯粟米營養成分含量高於普通玉米, 有豐富蛋白質, 維他命A, B1, B2, B6, 以及有機硒 (Selenium), 都比普通粟米為多, 具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所以是保健良物, 可要留意的是糯粟米的支鏈澱粉含量高, 比普通粟米較易轉化為葡萄糖, 不宜被糖尿病人食用.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Day 321: 最佳位置

到電影院看電影, 大家或許碰到以下經驗: 一, 由於座位太滿, 被迫坐前排, 眼睛難以覆蓋全景, 頭昏目眩; 二, 坐在影院兩邊, 人景平面扭曲, 失去真實感; 三, 前排觀眾過高或產生不必要聲音, 有礙專心觀賞. 後者是人為問題, 閣下得隨機應便, 抑或將就忍耐, 抑或示意提點, 看情況而定. 不過前兩者是座位問題, 不著急的話可以慢慢挑選. 原來透過科學理論, 不同的電影都有一個最佳的觀賞位置, 就是和拍攝所採取的距離和角度相同的焦點, 令在下有如攝影師一般, 感到影像的真實. 由於熒幕把影像放大, 所以焦距也相對遙遠, 例如一般舊電影攝影機的焦距為 35mm, 片寬為 24mm, 當放上寬10米的大銀幕時, 相對"焦距"就是 10 x 35 / 24 = 15米了, 所以最理想的位置就是離大銀幕15米的中線上. 可是現今拍攝的機種繁多, 要找到合適的位置可能要碰碰運氣.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Day 320: 荷包

新一年的目標明確, 大方向就是必須專心工作, 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俄文), 以及再參加一次徵文比賽, 小方向的則是減少跑步比賽, 改善跑姿及增加練習質素, 繼續練習小提琴, 閱讀, 看電影, 下廚, 完成Day365的部落格等雜事, 並要懂得感恩, 這是常常忽略的態度.

今年閱讀也要著手在古典文學上, 紅樓夢的原文成了首選. 自言不是八股之人, 起初閱讀有點不順遂, 慢慢入了局才越發體驗其文藝趣味, 白話與文言交替並行, 別有一番感受. 曹雪芹對人物的描寫十分細膩, 先從五官面貌到衣著品行, 尤其是飾物, 例如赤金盤螭瓔珞圈, 金絲八寶攢珠髻, 朝陽五鳳挂珠釵, 松花撒花綠綾褲腿等等, 令人明白古代中國對服飾的講究, 另外小說又經常性地提及荷包, 亦即是銀包的前身, 原來這服飾配件有悠久的歷史, 且有嚴格的要求, 據說清代的男人荷包需佩於腰帶兩側, 而女人的荷包則要戴在衣大襟或旗袍的第二個紐扣套上, 東北民間則有置放香煙的煙荷包, 不過隨著社會進步, 衣物的現代化, 荷包的功能也漸失, 成為了民間藝術, 而今天, 荷包成為了錢包的指代, 取其貴重之意.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Day 319: 荷蘭侏儒兔

看魔術表演, 除了使用鴿子 (Day 34)外, 白兔也是常見道具, 而且十分講究, 最重要是要易於收藏. 所以侏儒兔種是首選, 不過侏儒兔原屬野生動物, 雖擁有嬌小的身型, 卻具有強大的侵略性和攻擊性, 不乎合魔術的第二原則, 就是不好訓練. 昔日很多歐美人士也想飼養卻束手無策, 有鑑於此, 動物學家不斷嘗試擷取各方面良好的基因作配種, 並經過了好幾代繁衍的努力, 才出現品性純良的荷蘭侏儒兔種 (Netherland Dwarf). 及直至 96 年獲得了美國兔子繁殖者協會認可, 成為了單一的新兔種.

這種荷蘭侏儒兔以頭身耳三圓為主要特點, 飼養方式簡單, 可輕考收藏於魔術師的道具帽子中, 亦成為近年來流行的寵物,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寵物街搜索一下吧!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Day 318: 安息茴香

寒風刺骨, 最好莫過於進食一些熱氣食物, 例如火鍋韓燒之類, 或者到小食店買兩三條熨咀的串燒, 暫且暖暖身體. 不知是否量多價賤, 對泰越式的串燒慢慢失去興趣, 相反新疆或蒙古式的在香港比較少見, 個人就特別喜歡, 後來才發現製作的精髓在於孜然粉的使用, 只要北上深圳或到大陸百貨購買回來, 就可自行製造美味的烤肉串.

孜然名稱來自維吾爾語, 其實是植物的果實, 屬於傘形科孜然芹屬, 亦即與日常食用的中國芹, 西芹有點親戚關係, 孜然粉雖少在香港出現, 卻有非一般的功能, 被喻為世界第二大調味品, (第一為古月粉), 印度式咖喱粉就以孜然為主要原料, 既可以解除肉類的油膩, 腥味, 在高溫加熱下又會產生濃香, 只要在製作肉類食品時稍稍加入, 就相當的可口醒胃. 但孜然的價值又豈止於此, 和大部分草本植物一樣, 孜然具備中醫藥能, 可治療消化不良, 驅胃寒, 減腹痛, 以及解決睡眠問題, 另外孜然還可以防腐殺菌, 也相當的全能. 不過整個大陸只有新疆出產, 其餘產地大多出現於中東, 非洲, 中亞等地. 孜然又名安息茴香就是很好的史證, 別以為這個安息是 Sabbath 的宗教指代, 卻是指公元前在伊朗高原的古代國家, 大約今天伊朗的國土之上.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Day 317: 肉夾饃

除了土筍凍外, 肉夾饃也是廈門之旅中另一難忘的小食, 在中山步行街上專賣的就有三四家, 很容易令遊客誤會是廈門特產, 實在是西安才對. 只見攤檔放上堆疊而成的肉片, 利用可旋轉的鐵柱穿起, 透過燒烤後削下肉塊, 再由白吉饃所夾起來進食. 雖然非常的味美, 但是只要在網上做一下資料搜集, 就發現這個方法是經過地方改良和修正的產品, 正宗的肉夾饃應採用臘汁肉, 調製方法由樊鳳祥父子所創, 時維 1925 年: 豬肉需經用陳湯煨制, 調料齊全, 比一般醬肉酥爛, 所以肥而不膩, 餘香歷久不散. 另外也有以羊肉為菜餡的寧夏肉夾饃, 同樣歷史悠久. 可是最令人大惑不解的, 明明是以白吉饃裹著肉片, 卻有肉夾饃之名, 原來是從昔日漢語演變而來, 本來是"肉夾於饃", 後來西安人省略了"於"字, 成了肉夾饃的叫法, 時至今日.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Day 316: 巴士獎

別以為跑車私家車有競爭市場, 才有相關的研發獎項, 原來在某些地方, 公共車輛也一樣有相關獎項,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就有大陸評選的中國年度客車, 中國乃是泱泱的複製王國, 這個獎項也不例外, 也可以說是與國際接軌, 概念源於歐洲所頒發的年度客車 (Bus and Coach of the Year), 這個獎項是由十多個國家的巴士與客車專業媒體記者組成的評審團所推選, 期間他們會與各製造商共同參與客車路試的活動, 透過在實際的道路環境中駕駛巴士與客車, 進行相關的技術性能評估, 再加上一些乘客和運營商的立場綜合考慮來選出, 相當具代表性. 由於大陸客運特多, 不同省市均有獨立的客運公司, 中國年度客車大獎的設立就更加促進公司的競爭力, 廈門的金龍客運就屢奪殊榮, 甚至揚威國外. 而日前所談及的 BRT(參 Day 309) 正是大金龍的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