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丁俊輝一舉成名後, 中國近年來出產了頗多英式桌球(撞球/snooker)職業球手, 如充滿娛樂性的梁文博, 以及在06亞運卷入了性醜聞卻剛在今年中國公開賽擊敗了奧蘇利雲的田鵬飛等, 不過今天標題所示的中國式撞球 (Chinese snooker) 則是一個台球的處境術語, 並不是一種地區性的打法和規則.
Chinese snooker 實際是指當擊打白波(母球)時球後方位置出現另一(多)枚台球, 增加了出桿的難度(圖). 這個俗稱'孭仔'的狀況, 一方面令架桿的手橋(bridge)難以固定, 另一方面大大局限了擊球的位置, 只能打向白波的上方, 出現了天然的上旋 (top spin), 變相使母球與目標球撞擊後走勢選擇性銳減, 是一個難度處境, 而 snooker (台稱司諾克) 的意思本來就是指製造讓對手難以進球得分的狀況(如障礙球), '孭仔'因此也屬於此類別, 雖然叫 Chinese snooker 的原因已不可考.
關於 '孭仔', 順其自然會想起香港著名的望夫石, 位於沙田紅梅谷這座小石山, 主要成分為火成岩, 遠看像一個背著孩子的婦人, 張看著沙田中心一帶, 似乎是等待丈夫工作歸來, 朝夕無間. 當然背後尚有更詳細的故事傳說, 在此不贅述. 不過除了香港外, 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天然風景以望夫石命名, 例如在台灣澎湖的七美鄉, 在臨岸線出現的山丘起伏不定, 彷如平躺著的女人, 跟香港的情況有別,但同樣被稱作望夫石, 相傳那個等待丈夫打魚回來的婦人因體力不支而倒地不起, 可憐地躺臥海邊.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從網上所見,chinese snooker是以前西方人取笑中國人矮小,料其必定難於應付孭仔波,而命名所得的。
回覆刪除感謝pakson提供寶貴資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