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Day 150: 印度魔術

魔術的起源說法眾多, 真正的歷史大概已不可考, 不過假若印度是魔術王國, 應該無人非議. 單從日常所得知的印度經已夠神秘, 巫術和魔術往往在一線之間, 著名的發明有繩子戲法, 球與杯戲法, 綠芒果戲法等等, 而生於二十世紀初的南布提利 (Vazhakunnam Neelakandan Namboothiri) 可算是現代印度魔術的先驅, 把傳說中的戲法一一復刻, 並慢慢提高魔術的藝術價值, 成為一種更具視覺娛樂的新浪潮.

繩子戲法是充滿傳奇色彩的, 因為一直以來很少人親眼目睹, 而是從書籍或傳說中聞及, 直到近代才有解釋並證明其虛構性. 傳說中的繩子魔術是由魔術師把繩瞬間直立硬化, 讓助手爬上繩子直至於觀眾眼前消失, 再在地面重現的神奇效果. 這個普遍被推翻的騙局, 仍有不少魔術師嘗試重組, 目前最接近可行的方案, 就是預先在高樹上放上裝置, 再由繩子把裝置勾上以進行攀爬, 聽起來是已經知道是一項非一般的工程.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Day 149: 眷村

要深入了解台灣文化, 最少要知道眷村是甚麼, 一般指民國政府為國共內戰後遷居台灣的軍人和家屬興建或配給的村落. 且不談論國共內戰的故事, 畢竟是一個多麼令人心酸的殘酷史實, 只在這裡推介大家閱讀龍應台(也是出身眷村)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就明白今天發達的台灣並不理所當然, 背後還仰賴很多榮民的努力.

眷村的獨特之處可從多方面理解, 由於是政府機關所興建, 在權利上居民並沒有擁有權而只有使用權, 所以也不用納地稅或租稅. 建築上則分為兩類, 一類是日治時期遺留之日式住宅, 另一類是軍營區附近由國防部專門興建的眷村. 由於擁有權在政府, 很多在市區的眷村都未得以與時改建, 地方狹少且落後, 形成視覺上很大的反差, 不少村落現今已經荒廢, 卻甚具歷史價值. 眷村的命名更反映當時軍人的位格, 例如台北五股鄉的陸光新村代表了是昔日為陸軍的眷村, 台中的大鵬三村, 屏東縣和台北新店的大鵬新村(圖)是昔日空軍等等. 眷村內也有自己的生活模式, 如台灣麻將及台灣麵食是由眷村文化發展出來, 眷村黑話更是眷村文化的代表, 很多台式口語就是以前的黑話, 例如"正", "梗", "掛掉"等等, 今時今日還被經常使用, 而數字上的一至十更有趣地被改成'柳月汪則中孫新張艾台'的黑話.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Day 148: 約德爾唱法

有看過英美版殘酷一丁的朋友, 一定對"Yoda-lay-eee-ooo lay-eee-ooo"一類真假音快速轉換歌曲印象深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DDEk2AMJAI), 甚至在喉糖廣告也有出現, 這種唱法原來有個叫 Yodel 的學名, 中文普遍譯成約德爾唱法. 相傳是由阿爾卑斯山的山歌演變而來, 利用胸腔與頭音的不斷轉換來造成大幅度高低音上落的效果. 而頭音就是平日所稱的假音(falsetto)了, 原理是通過聲帶的韌帶邊緣相互振動而產生遠比真音音域上限為高的歌聲. 約德爾唱法的難度之處在於真音和假音的迅速變化, 把唱點一直保持在兩者的安全範圍內, 當然需要大量的發聲練習以及清楚自己的發音位置, 有興趣嘗試的朋友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yodelcourse.com/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Day 147: 蚊香

提起菊科植物, 大部分人會想到其中藥作用, 例如清熱的菊花茶, 原來菊花也有滅蚊的作用. 除蟲菊為菊科裡的一種草本植物, 是天然殺蟲劑內的主要成分, 一般蚊香就是由此製成, 除蟲菊胚珠內含一種使蚊蟲抗拒的元素 Pyrethrin, 中文稱為除蟲菊精並帶有毒性, 不可以過量吸入, 所以使用時必須保持空氣流通.

蚊香雖然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用品, 卻是悶熱夏季裡的恩物, 且擁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 由日本人於十九世紀末發明, 本身是用上述除蟲菊精製成粉末狀(也有用人工類除蟲菊精 Pyrethroid), 不過易於浪費, 因此不久便被改良為棒條狀, 後來又為了增加燃燒時間, 改為漩渦狀, 基本上這是蚊香的最後設計(圖). 另外也有用電熱的款式, 一直到千禧年附近才有新突破, 馬來西亞研發了無毒無電的天然驅蚊配方, 利用松樹香茅為主要成分, 製造出干擾並麻痹蚊蟲嗅覺器官的香氣, 蚊蟲自然找不到目標攻擊.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Day 146: 煙花

外國擁有很多大型煙火秀, 令不少朋友誤會煙花是洋人玩意, 其實煙花為中國人所發明, 是先由宗教節日祈福的鞭炮演變過來. 根據記載, 在明代之前, 大部分鞭炮煙火皆為貴族及皇室而舉辦, 後來才成為節日慶祝的普及文化. 時至今天, 節慶煙花文化已經傳遍世界各地, 款式層出不窮. 當中製作原理簡單, 只需引爆火藥, 並把釋放出的能量有效地轉化為光能和聲能就可以, 至於五彩繽紛的效果, 則由火藥內不同金屬所產生的火焰顏色形成. 例如紫色通常為鉀, 藍綠色一般為銅等, 理科生應該早在會考中接觸過, 而高度和大小則由火力來決定.

關於煙火的電影, 也令我有著深刻的回憶. 第一套是本地導演陳果執導的去年煙花特別多, 利用九七年多達六次的大型煙火活動來把香港回歸歷史細說, 雖說故事有點誇張失實, 卻教人心酸感觸. 另一套就是記述已故英國大提琴家杜佩 Jacqueline du Pré 的電影 Hilary and Jackie, 中文譯作"她比煙花寂寞", 用光芒一瞬即逝的煙火來比喻她的感情生活和音樂生涯, 姑勿論電影內容與現實的落差, (聽說引起很大的爭議, 她丈夫巴倫邦因此入稟法庭), 卻的確是外國片名中譯偶有的佳作.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Day 145: 兩大艇賽

想開始學習紙牌魔術的朋友, 美國撲克公司的 Steamboat 系列(圖)是物美價廉的首選, Steamboat 的撲克牌比單車牌(Bicycle)為薄, 牌質前後不同, 牌面沒有泡光, 跟一般啤牌相似, 背面則和 Bicycle及Bee 一類相同. 這種設計可讓玩家嘗試不同的質感, 重點是 Steamboat 的價格為 Bicycle 的一半, 且在大型文具店可以找到.

Steamboat 故名思義就是蒸汽船, 確實是美國航海界的標誌, 由於蒸汽船是不利用天然因素如風力來航行, 故此是造船發明的一大突破. 一般輪船都是屬於這個類別, 包括陪伴香港人成長的天星小輪. 不過最令我回味的水上"交通", 仍然是自己喜愛的賽艇, 眾所周知賽艇界最經典的賽事是牛津和劍橋每年一度的兩大對壘, 在香港也有港大和中大仿傚, 規模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原來除此之外, 兩大划艇賽也有美版和加拿大版, 每年六月會舉行哈佛耶魯的對抗賽事, 這兩所菁英學府早在 1852 年已開始比賽, 不過近年大部份都由哈佛勝出. 而加拿大則在近年才成立賽事, 由 Queen's 與 McGill 兩所傳統名校所競逐, 跟英國一樣也是在四五月舉行.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Day 144: 回南

回南天對於香港人是每年一度的惡夢, 泛指華南地區天氣回暖以致濕度回升的自然現象, 家中的牆壁牆角無不滲水發霉, 主要原因是中國南海的季候風與北方寒流對衝而形成靜止風, 卻又因兩方風力不同而變得不穩定, 今年的天氣更為古怪, 回南天遲遲在四五月沒來, 反而在六月底開始, 並且逗留了很久, 而碰巧香港在八月沒有公眾假期, 實在令人難以忍耐.

對於台灣人, 回南卻有另一重意思, 是指夏季颱風風向轉變的特別現象. 主要原因是台灣的地形影響, 類北向的颱風登陸後會改變為類南風, 所以稱為回南現象, 這個獨特的現象在2007年颱風聖帕的吹襲下最為明顯, 風名原意為東南亞的淡水魚種, 聖帕經過台灣時從西北風轉成西至西南風, 並且做成極大的災害, 包括南投仁愛鄉斷橋, 國家級停電以及過億港幣的農業損失. 事件得以關注並令"回南"從台語俗稱變成了正規的氣象名詞, 在當地新聞報導中也會被提及.

除了颱風回南外, 九降風也是台灣的獨有氣候, 指每年農曆九月從北方吹來的季候風, 並以新竹(圖)一帶最為明顯, 可謂是當地的特色. 所以電影九降風也是以竹市為背景, 而著名的新竹米粉和新埔柿餅就是以九降風風乾製成. 希望今年十一月參加新竹遠東新世紀盃馬拉松賽時, 可以趕上感受一下吧.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Day 143: 代筆

終於有機會看到電影影子滅殺令, 伊雲麥葵格(Ewan McGregor)的精湛演出可說是票房的保証, 他的蘇格蘭口音, 加上緊湊懸疑的劇情, 成為一零年以來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唯一有點批評的是片名的中譯, 隱藏了原名的意思. 香港和大陸的翻譯一向"出眾", 往往不實地加入主觀的見解, 其實原名The ghostwriter就是"代筆"的意思, 一般都是為政客和知名人士寫自傳或半自傳, 一如電影中伊雲麥葵格飾演的角色. 現實世界中, 甘迺迪的傳記就證實是由代筆所寫, 而現在很多政客也採用半代筆, 自己口述, 再由寫手記錄, 代筆根據事件重要性更改時序和份量, 主要目的是增加趣味及可閱性, maximize 市場需求. 除了非小說類書籍外, 代筆也活躍於流行小說界, 例如 Rainbow Six 小說作家 Tom Clancy 在 Splinter Cell 系列就由另一知名動作小說作家 Raymond Benson 所代筆, 用以維持 Tom Clancy 小說的產量. 至於學術界, 請倡手撰寫的 paper 更是司空見慣, 敢情很多研究生都是他 supervisor 的代筆. 另外在音樂界, 也有專門的代作曲家, 而莫札特就是其中之一, 代權高位重人士創作音樂是他收入來源之一.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Day 142: 瀏海

對於面部比較圓潤的人, 瀏海和兩邊的頭髮可說是責任重大, 兩邊可以透過上厚下薄的層次來做成天然捲曲以遮擋雙脥, 而瀏海則用來遮蓋額頂不太雅觀的肉色. 瀏海的名字獨特, 當中也不乏典故, 從網上查找也可以有四五個不同的版本, 當中最為廣泛流傳的是唐代劉海兒的故事, 話說這位仙童前額總是被頭髮覆蓋, 後人學傚故稱作劉海, 其餘版本也有說是古時女孩喜歡垂下額頭中央的胎髮而不剪去, 所以當成人以後仍保持髮型就是'留孩髮', 瀏海由留孩發音演變出來, 還有就是唐高宗時代宰相上官儀孫女上官婉兒的故事, 據說上官婉兒被政變成功的武則天下令施以墨刑, 即先以刀劃破面部,然後在傷口處塗上墨炭, 使受刑者留下永久烙印的酷刑. 但是後來武則天為了保護婉兒,在行刑時竟只用硃砂在額頭前刺梅花. 不過畢竟也是被羞辱的印記, 所以上官婉兒從額頂梳下一些頭髮遮擋圖案, 並稱之為劉海.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Day 141: 水之教堂

個人對台灣的喜愛, 除了風景和食物外, 音樂也佔有很大的比重. 一來是歌手普遍的歌唱技巧比香港來得優質, 其次是周邊製作也很認真, 例如音樂MTV的設計, 打從光良作品"第一次"MTV的推出, 本人已深深愛上周格泰導演的風格. 周導強烈注重MTV的故事性以及故事的完整性, 誠實無留地把劇情和音樂結合, 避免了"有的沒的"式的文藝, 觀賞時更具娛樂性, 也不乏發人心省的感動.

與周格泰最常合作的歌手非梁靜茹莫屬, 已經製作了超過十個MV, 包括耳熟能詳的"勇氣"和"FLY AWAY". 而本人卻甚喜愛"崇拜", 可能是由於電影花樣年華的影響, 梁靜茹在MTV內對著教堂小洞說話一幕令人感慨摧淚, 因每個人總有一些私有的秘密和遺憾, 必須放下和忘卻, 才能繼續往生命的另一端走下去, 洞口就擔當了被傾吐的角色對象. 至於取景的教堂, 是安藤忠雄(Tadao Ando) 1988年的作品"水之教堂"(Church on the Water) , 安藤忠雄是1995Pritzker Prize的得獎者, 曾當過職業拳手的他在建築路途上充滿傳奇, 去年也曾到過港大演講, 這所位於北海道夕張的水之教堂, 大師在山丘群中低地透過人工水池引入河水而成為風測設計, 教堂玻璃外望日本四季不同的景緻, 堪稱是全日本少女最憧憬的結婚地點.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Day 140: 四百擊

喜歡研究電影的人, 一定會接觸一些已故的巨擘導演, 例如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 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 李安尼 (Sergio Leone), 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褒曼(Ingmar Bergman), 黑澤明等, 他們的名字都經常在電影課本中被提及, 而事實上當代具有欣賞價值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受他們的概念和方法所影響, 有些情節現在可能覺得理所當然, 但在當時算是一種破格, 所以絕對是非看不可, 值得細味.

當然也包括法國新浪潮導演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 不少朋友對名字不會感到陌生, 法國新浪潮則是指20世紀中期的一班法國導演群, 主要是受到意大利新寫實主義派和古典荷里活電影的影響, 誠實地透過電影描繪社會現象和針諷時弊. 半自傳的四百擊可謂是杜魯福的成名作, 講述一個13歲男孩的叛逆成長, 從中可感受到他內心世界的褪變. 令人最為不解的卻不是電影內容, 而是片名本身, 中間也涉及了一些翻譯上的小風波, 其實"四百擊"本為法國在地諺語, 有傳是古人相信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是被鬼附所致, 必須受打四百下才能消除回復正常. 電影原文名稱 Les quatre cents coups 本來就是這個意思, 英文卻先被譯做象徵野孩子的"野生燕麥" (Wild Oats), 發行商卻不滿譯名, 最後依舊直譯作 The 400 Blows 收場, 卻失去了原有的潛意義.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Day 139: Lowlighting

上週末過得的確充實, 清早從屯門作了23公里的中慢速長課, 繞了天水圍一圈也經過了元朗才折返, 和女友吃過翠華最愛的早餐B和奶油豬, 下午又唱了久違的KTV, 晚上去了大坑民聲冰室和小甜谷, 也剛好碰上了鄭融和老闆娘谷祖琳, 可惜回家時突然滂沱大雨, 斧山道兩旁的行人路壆位頓成了小水塘, 令我有點狼狽.

不過整天焦點所在卻是中午時替女友理髮, 算是首次完整的剪髮和染色, 效果也頗滿意(可留意當時人最新動態), 惟獨時間上的控制始終未如理想, 前後花了兩個小時才能完成. 話說染髮, 其實早在17世紀已有書籍記載不同的頭髮上色技巧, 但直到20世紀才有染髮劑的出現. 時至今日, 染髮劑在市面上層出不窮, 不論在款式上和顏色上, 而勉強地按程度大致可分為四大級別, 包括多用於節日和cosplay的臨時染髮劑, 耐4至5次洗水的半臨時染髮劑, 不含氨的鹼性半永久染髮劑, 以及帶氨(ammonia)的永久性染髮劑. 上色程度的不同也反映了該用品對頭髮的損害, 大家應避免過量使用. 至於現在流行的挑染, 是透過錫箔紙的幫助讓頭髮某部份變色, 由於亞洲大部分(年輕)人是深色頭髮, 故我們一般習慣稱作 highlighting, 相反歐美人士大部分從金黃色的頭髮局部染深(圖)以表現效果, 所以稱作 lowlighting.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Day 138: 色鍵

現代魔術師的隱身方法層出不窮, 對於一些螢幕魔術師, (意即真正的表演對象為電視機旁的觀眾, 而電視機內的觀眾是配合的工作人員), 色鍵(chroma key)可說是他們的恩物, 尤其以現在的發達科技, 幾乎沒有漏洞可言. 其實色鍵就是貼紙相機後方的綠色屏幕, 也有以藍色為佈景的, 因此多被稱作綠屏或藍屏, 這是由於紅藍綠為三原色光, 即互不相干的三個元素, 最容易獨立除去, 但礙於人的皮膚是類紅色, 所以不常採用紅屏. 透過簡單的 image processing, 電腦先認出屏幕前的物件, 再把餘下的屏幕顏色改變成自定的背景, 製作出特別的效果. 魔術師只要穿上與背景顏色一樣的衣服, 就可以消失於無形. 另外新聞報導及天氣報告是色鍵的主要用戶, 若果參觀過電視台, 就會留意到天氣報告報導員是指著後方的藍板而非真實的氣象圖來報導, 卻利用前方的視象來確定相對指示的位置. 最後色鍵的另一大用處就是電影拍攝, 而在2002年拍攝的蜘蛛俠就出現了一個技術難題, 蜘蛛俠的下身為藍色, 面對著綠惡魔, 不能採用同一塊色鍵去處理, 最後使用了兩塊屏幕再由電腦合併才得以順利完成.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Day 137: 俄羅斯方塊

電子遊戲中的最經典, 一定要數到俄羅斯方塊, 從名字上不難猜到這個遊戲是俄羅斯的出品, 創作人為科學家帕基特諾夫(Pajitnov), 在1984年利用電子程式編製, 大家可能好奇作品的靈感與概念, 其實都在遊戲的英文名稱 Tetris 中找到解答. Tetris 可以分開兩方面理解, 一是代表 Tennis 的字形 Te__is, 是由於帕基特諾夫熱衷網球運動, 另外就是代表 "4" 的字首 Tetra, 因為遊戲是利用4個方塊所組成, 所以結合了兩者就成了 Tetris. 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沒有其他板塊形狀的出現, 圖中所示的7個款式已經是所有可能的組合, 其中三款為對稱樣式, 他們還有各自的象形英文字母, 分別是 I T O (J, L) (S, Z), 雖然有如此方便的代碼, 俄羅斯方塊卻不能以實體進行, 原因是地心吸力在當中被改寫, 更顯得遊戲的獨特性.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Day 136: 臭滷水

除了跑步和撞球外, 另一個旅行生活體驗就是逛菜市場. 黃山市的菜場集中在老街附近, 很小的一個地方就有各式各樣的食材, 衛生情況也跟香港沒差,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滿地的小龍蝦, 大概可以想像裡面沒有多少蝦肉, 基本上是吮吸拌入龍蝦鮮味的醬汁, 所以做法至關重要, 麻辣龍蝦在安徽省為合肥的特色食物, 首先必須以薑蒜爆鑊, 加入龍蝦略炒後再放已炸過的辣椒及豆瓣醬, 當顏色開始發紅時平面水蓋過龍蝦炆至收水, 加入味粉和鹽, 待數分鐘後再加入檸汁和芫茜便可上碟.

另外同樣吸引我的是臭豆腐, 在香港吃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更遑論自己製作, 臭豆腐是黃山的招牌食物, 而且一蒲進街市即可看到(圖), 賣菜小販獲悉我們從香港來, 很熱心為我們解說. 原來臭豆腐需要以臭滷水醃製, 臭滷水的製法獨特, 一般是利用發酵菌接種的方式(快), 又或是讓植物放在室溫等待發霉(慢)而成, 當豆腐浸在臭滷水中, 蛋白質就會被黴菌分解而變得鬆嫩且帶臭味, 所以在菜場看到的就是醃製的後期製作部份, 只要放在油鑊炸脆即可享用.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Day 135: 西湖

這趟旅程, 是繼上次06年在浙大開會以後再次踏足杭州, 感覺和三年前相去甚遠, 唯獨西湖景色依然感人, 我和同行 Justin 趁最後一天的清晨作了環湖慢跑, 在薄霧中看不見對岸的情況下完成了這13公里, 收集美景的同時也十分滿足.

西湖和黃山同樣是中國5A級景區, 當然需要大陸政府不定期改造來保持所謂的競爭力, 而路過蘇隄的時候, 不時看見路邊置放了"花草改造中"的地下標誌, 也有修築地板的小工程, 可見政府著意把西湖弄得更有時代感和美觀. 即使如此, 西湖的水質卻在不斷下降, 現在已經淪為中國劣V級別, 即無用髒水. 其實中國的水質標準分為 6 個等級, 是根據水的顏色, 味道, 濁度, 溫度, 化學金屬含量等來計算, 飲用水為 I - III 類, 污水則是 IV, V 及劣V 類. 而最有趣的是, 西湖的污染主因並不來自大陸居民的"良好"公德, 而是湖水過份的營養. 這種現象稱為水體優養化(Eutrophication), 是由於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營養物質, 引起藻類及浮游生物的過份繁殖, 水體溶解氧含量繼而下降, 導致水中生物死亡滅跡, 大大破壞了水中的生態平衡. 看來要解決西湖的水質污染問題才是進一步美化景點的救藥.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Day 134: AAAAA

終於完成了2010的首個旅行, 多得當地人吳靜和好友艾艾的熱心襄助, 令我和同伴的旅程十分充實和豐富, 而且經常以超低價格入住豪華酒店, 有點受寵若驚, 我們也按照原定計劃在登山和旅遊外作了兩次慢跑和撞球, 更加錦上添花.

但是對於"強國", 還是有很多"特別"的東西可以看, 這趟旅程並不例外, 類外國品牌和放飛劍國技當然是十分普遍, 而安徽省也遠遠比我想像中落後, 一路上看見很多山裡的居民, 他們生活肯定沒有甚麼現代娛樂, 也幾乎沒有交通可言, 這倒令我覺得有點需要自我反省, 平日是不是太嬌生慣養了, 在電視上看覺得落後始終有點距離感, 這次親身接觸過就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幸福和幸運.

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地是黃山, 是國家AAAAA級的景區, 寫法完全表現了大陸人的愛面子的特質, 首先可笑的是景點是並沒有BCD級的, 而是從 A 級開始到 5A 級, 根據交通情況, 導遊的學歷, 衛生程度和接待量來評估. 所以一般A到3A的景區是不會以此標榜來吸引國內旅客的, 而外地遊客可能因此覺得是高質景點. 我在想為什麼學校的考試評級不採取這個系統, 那豈不皆大歡喜? 另外寫 AAAAA 而不是 5A 就是要令招牌更具霸氣, 不過於我看來有點像是電腦的怪碼.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Day 133: 四季奇譚

史提芬京的小說, 給人的感覺就是驚慄, 其實他的鬼才又豈限於此, 個人極力推介他的中篇小說集 Different Seasons, 中文貼切地譯為四季奇譚, 收錄了四個非以恐怖為主題的故事, 四種不同的滋味以四季來喻示, 眾所周知 Stephen King 的電影常被改編成電影, 例如閃靈, 綠里奇蹟等, 而四季奇譚就有三個如此的故事, 包括長期高踞國際電影資料庫 IMDB (http://www.imdb.com) 榜首的月黑高飛 (Shawshank redemption), 改編自春天監獄故事的 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 究竟這位五度結婚, 充滿傳奇色彩的性感女神希活跟越獄有甚麼關係? 就留待未看過的觀眾自行發掘. 另外夏天故事 Apt Pupil 就改編為電影納粹追兇, 以及秋天 The Body 的電影站在我身邊 (Stand By Me), Stand By Me 在 IMDB 同樣是神級電影, 在首 250 名單上榜上有名, 雖然與其餘 Stephen King 上榜電影相比屬於小品類別, 卻把人生最美好的一刻細緻誠實地刻畫出來, 故事講述四個小男生在中學前暑假的一次探險之旅, 在途中面對了一些危機, 也共享了一些燦爛的時光, 在野外的火堆旁彼此說著各樣的事, 各樣的蠢事, 但過了夏天以後, 再沒有這麼歡樂過, 故事刻意利用其中一個小孩在成年以後來憶述, 更加令人有一種心酸的情懷, 因為每個人一生中必有一兩個特別的知己, 或者如今已經失去了聯絡, 彼此在世界不同的半球各自過活, 不過他曾經是你一生裡最倚靠的同伴, 就像電影裡家傳戶曉同名主題曲的歌詞所描述, '是啊, 我不會害怕, 只要你, 站在我身邊."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Day 132: 日本漆

日本產品以高質量見稱, 隨便拿個手機比較一下高下立見, 歐洲品牌 Nokia 和 Motorola 等雖然耐用, 但在外觀看來真的跟 KDDI 和 DoCoMo 一類比下去, 所以消費者在使用日本產品時確實多了一分優越感.

不過有時候要小心名稱的陷阱, 今天談及的日本漆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時香港人室內裝修之後, 或在大型節日之前, 會自行修漆牆面和天花, 由於日本漆的名字, 加上電視廣告的渲染, 誤以為日本漆是東洋製品而大量使用. 其實日本漆的質素並不差劣, 使用不是問題, 不過需說的是日本漆現已跟日本無關, 雖然1881年由日本人茂木重次郎設立, 但在1973年已跟新加坡的立時集團"結合", 實際上是被收購, 成為了新加坡的品牌, 情況一直維持到今天. 而日本(立邦)漆在世界各地也有設立子公司, 還一直在擴張業務, 不過仍然把中國大陸視為優先客戶, 畢竟13億人口, 愆生了最龐大的市場需求.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Day 131: 茼蒿

現代社會越來越講求健康, 很多港人都多注重蔬菜的進食, 記得小時候只愛吃菜心的我, 現在也改變了偏吃的習慣, 甚麼蔬果也肯嘗試. 所以除了菜心外, 喜歡的菜類還有通菜, 西蘭花, 白菜仔和油墨菜.

也包括了唐蒿菜, 而香港人在火鍋時對唐蒿菜更是情有獨鍾, 在進食肉類前先吃適量唐蒿, 一來甘辛味濃, 二來略為填肚以防止後期過量進食. 其實唐蒿正確寫法為茼蒿, 只不過是廣東話的發音近似而變成互通, 也有說是因為中國原產而以唐稱之. 茼蒿是菊科植物的一種, 由此大慨可以猜到其藥性, 包括健胃, 化痰止咳等, 不但可以作火鍋的食材, 還可以燉湯, 煎炒之用. 其中台式的蠔餅(即蚵仔煎)的鮮味, 就是仰賴茼蒿香, 製作方法是先起(平底)油鑊, 放入蠔仔, 蛋漿及茼蒿略煎, 此時並不需要調味, 充其量加小量鹽糖雞粉, 利用茼蒿本來獨有的香味滲入蛋中, 兩邊煎至差不多熟後加生粉芡即可上碟, 醬汁需自行點蘸或淋於餅上, 主要成份為茄汁, 豉油, 味粉和糖. 雖然製作簡單, 時間的控制卻是至關重要, 而且跟炒蛋一樣 (Day 51), 油越多越滑,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少煮少吃.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Day 130: 棚架

近期在沙發網絡(Couchsurfing)接待的過程中認識了另一位的香港 CS 玩家 Aires, 我們竟不約而同地在跟瑞典客碰面之前先後接待過同一位韓國遊客, 算是一點緣份, 而 Elin 離開香港當日下午我們一起帶他到中區漫步, 當經過大廈維修的竹棚時, 幸得 Aires 向 Elin 解釋竹棚在香港的獨特性, 讓我知道原來這種平日不起眼甚至是礙眼的"過渡設施", 今天只有在香港才能看到.

香港一般採用的棚架有三類, 最簡單的是吊棚, 用以修理外牆的排水系統, 另外也有用於安裝及維修廣告招牌的懸臂式招牌竹棚架, 規定長高比不能大於4:3, 最複雜也最常見的是雙行竹棚架, 基本上所有大型建築工程都會採用, 是最安全穩固的搭棚方法, 雙行是指內批盪架以及外棚, 只要是高於15米的棚架位置必先要有專業設計而非隨便搭建, 這些建築前的預備功夫絕不可輕視.

除了搭棚外, 如海水沖廁, 用排筆作油漆器具等, 都是香港獨有的生活設計. 這些小事都看似無關痛癢, 卻標誌著香港與世界不同的地方, 當然也包括急速的步伐, 以及不問究竟的態度.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Day 129: 地平說

世事無奇不有, 到今時今日還有人相信地球是平面而非球體, 已經十分荒謬, 而這些人還不算是小數目, 更成立了地平協會 (Flat Earth Society) 嘗試推翻球體世界的理論, 從1956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成員撒姆爾沈頓 (Samuel Shenton)創立以來曾一度活躍至千禧, 後來因越來越少支持而式微, 不過2009年竟由單尼爾沈頓 (Daniel Shenton) 復辟, 現在尚存幾十個會員.

撒姆爾沈頓認為從天文拍攝的照片是地球呈現球體的一種假象, 應該根據聖經經文"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以 40:22) 基本教義地闡釋, 也試圖用大量科學或偽科學方法來證明地球是圓形的平面, 當然難以令大眾信服. 我在猜想如果地球是平面, 飛機是不是在環球的時候, 會像電子遊戲貪食蛇般, 走到畫面的盡頭會從另一盡頭出現? 若真如此, 魔術師大概可以利用這現象來設計更多的大型戲法. 而衛星照片的論點更意味著眼睛和光線曲線的關係, 否則不會看到"海平線"的日出日落. 如此看來, 實在有太多不可能的假設令地平說成立, 所以一直被看作是偽科學類別. 相信平面的地球, 只會出現在普立茲獎得主經濟學家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所著地球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一書中.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Day 128: 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以來的第一條街道, 很多人誤以為街道取名自美國的荷李活, 意味著高尚的氣派, 實際上並非如此, 而是因為荷李活乃是Hollywood的英文音譯, Hollywood 本身的意思就是冬青樹, 象徵當時街道一帶長滿了冬青. 其實當仔細翻查資料, 就會知道命名的時候才是十九世紀中葉, 美國的荷李活區尚未出現, 更能引證兩者並無關連.

今天的荷李活道已經成了香港中高產生活的標誌, 不乏大量高質藝術店舖, 只適合作櫥窗血拼 (window shopping), 而大部分的訪客都是國外遊客, 拍攝愛好者, 以及附近的居民. 假若酒吧客不甚喜歡過分熱鬧的蘭桂坊, 或會選擇荷李活道附近的蘇豪區, 而Soho一字正正是荷李活道南部(South of Hollywood)的意思, 當然也以英國的蘇豪區作為吸引遊客的賣點, 語帶雙關.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Day 127: 新高山

如果要勉強地說旅行過的地方 - 台灣與瑞士的共通之處, 就是兩地都充滿著漂亮的山岳, 從懼山到登山可以看作是一種文明的進程, 使人與自然的溝通進一步得以昇華, 而瑞士國境內外的白朗峰 (4087米) 就是所有大型登山運動的肇始, 登山家甚至被冠以阿爾卑斯者(Alpinist)的稱呼, 也要順便推介一下本人最喜愛的交響詩, 由理察史特勞斯所寫的阿爾卑斯交響曲, 一邊聆聽著管弦樂幻想著雪山上的四季日出日落變化, 真有一點想挑戰白朗的衝動.

至於台灣, 最有名的山峰當然是第一高峰玉山(3590米)了, 很多的標語, 例如台灣人一輩子最少要爬一次玉山, 不上玉山非好漢之類, 都引證了玉山的魅力以及它在台灣的位格. 香港也有不少登山愛好團體會不定期舉辦登玉山的活動, 記憶所及不久之前香港大學就舉辦過一次, 反應也相當熱烈. 其實最初並不以玉山為名, 而是名為新高山, 這是由於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玉山比富士山還高之故, 直至戰後才被正名為玉山, 象徵山峰被遠望時有碧玉之感, 晶瑩發亮卻屹立不倒.

每個山峰都有首登競賽, 玉山也不例外, 可是並沒有明確的答案, 有人認為是日本陸軍參謀長長野義虎, 有人認為是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本多靜六, 也有人說是德人史脫貝, 真相已經無法辨別. 不過無論如何, 攀登玉山在台灣現在已經十分流行, 而且還有攀登證明書, 委實值得一試.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Day 126: 柴灣

香港佔地雖少, 生活和遊玩卻顯現出其多樣性的魅力. 每個港人總有自己偏愛的地區, 就像電影聲光伴我飛 (The Legend of 1900) 透過主角選擇終生待在船上描繪出每人都有各自的安全範圍, 只是在程度上的分別. 我一向鍾情在香港隨意浪遊, 一如法國詩人波德萊爾所說的體驗城市, 不過依然存有一些地區盲點, 例如港島東區的柴灣就是一年中最少踏足的市區.

上星期四適逢七一假期, 和友人及瑞典遊客 Elin 到龍脊遠足, 回程時在地鐵站 Elin 留意到柴灣和灣仔的英文字詞剛好倒置, 問及兩者的分別, 我才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柴灣的名字來源. 朋友和我就隨便以自己的想法解釋, 說成是由於香港昔日為漁港, 船隻的使用很廣泛, 所以柴灣是用來安放製船的木材原料的地方. 回家立刻翻查資料, 正確的版本是當地為生產木材的海灣, 而木材主要的用途為柴薪, 另外小西灣的西灣和翠灣邨的翠灣也是柴灣的變音字, 前者是相類的客家語言, 後者則是因為興建時有人認為"柴"字不吉利的緣故, 不過時至今天, 整個地區已普遍地被稱為柴灣. 只可惜的是, 填海過後的柴灣, 跟大多數香港海灣一樣, 煙沒在政府的大規模發展當中.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Day 125: 變臉

提到中國'魔術'的代表作, 很多人會聯想到川劇裡的變臉, 香港人一定記得劉德華曾拜師學藝的新聞, 可見變臉在中國文化的地位. 變臉的獨特之處是透過快速變換臉譜來表達劇中角色內心的強烈變化, 所以別誤會是真的魔術表演, 只不過是方式比較神奇難以學傚. 從物料和動作來說, 變臉一般可分為用油彩的抹臉, 撲粉的吹臉, 以及換布的扯臉三種, 其中技巧最高效果最好的當然是扯臉.

至於面譜的顏色也有學問, 不能隨便配搭, 以為弄得五彩繽紛就可以, 每種顏色都有既定的感情象徵, 普遍來說, 紅色和黑色是忠角, 代表英勇和公正, 金色代表怪人或神人, 粉紅色代表衰老, 而白色則是奸角或反派, 還有其他各種顏色就要視乎劇種和地方習性, 所以當閣下已到達會欣賞臉譜戲劇的年月, 不妨親自驗證一下.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Day 124: 魔術蠟燭

玩魔術很多時要看對象, 例如面對小朋友, 簡簡單單的魔術道具足以做到很高的娛樂效果, 其中一樣我推薦使用的就是久吹不滅的蠟燭, 除了在魔術店內售賣之外, 在比較大型的文具舖也可以找到.

使用這種蠟燭時, 當燭光看起來似被吹熄以後, 你會發現待兩三秒後蠟燭會自動燃點起來, 再次發光. 要了解箇中的原理必先知道普通蠟燭的結構, 它們被吹熄以後中央的石蠟柱 (paraffin wax, 化學式為CnH2n+2, 20≤n≤40)的餘燼只能有足夠的熱量把石蠟蒸發(vaporize), 而未能把蒸發之後的蒸氣燃點令蠟燭再次發光. 所以要製作再生蠟燭, 必須在石蠟柱上加一層易燃物料, 一般會採用金屬鎂(Magnesium). 當蠟燭首次點燃時, 鎂片由氧氣和液體石蠟所分隔, 與火種不會正面接觸, 不過一旦吹熄, 鎂會暴露在已蒸發的石蠟外, 與餘燼加入氧氣產生化學反應, 熱量足以令石蠟蒸氣點燃. 而要真正地讓蠟燭熄滅, 除了等待所有燃料(石蠟)耗盡外, 也可以放在水中, 切斷氧氣的供應.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Day 123: 近藤浩治

來年10/11香港交響樂團的樂季, 又有一連串精采的音樂會, 個人推介迪華特(駐團指揮)的馬勒第六和第七交響曲, 小提琴家Midori的柴協, 當然也不得不提今年的戲碼, 久石讓親自指揮的電影音樂會, 不過門票早已搶購一空, 多得MSTAT學生Hensel的幫助, 才有機會一睹大師的風采, 謹此致謝.

久石讓的音樂伴隨著宮崎駿的動畫, 使觀眾視覺和聽覺得到同等的滿足. 而今天想說的作曲家近藤浩治(Koji Kondo), 同樣是配樂天才, 令視覺娛樂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亦跟大部份香港青少年有密切的關係. 他就是電玩孖寶兄弟(Super Mario)系列的作曲者, 際遇充滿傳奇色彩, 近藤浩治念大阪藝術大學卻沒有接觸古典音樂, 只憑著一點點作曲和編曲的經驗, 成功打入任天堂工作. 1985年的孖寶兄弟和1986年的薩伊達傳說的成功, 可說是遊戲本身和他的音樂互為表裡的化學作用所致. 其後所有的瑪利奧和薩伊達系列都由他操刀, 音樂的耳熟能詳程度也不用費筆墨解釋.

只可惜電玩和餐廳一樣, 人總會忽略佳餚背後出色的廚師, 總算幸運的是近藤浩治也有個人的大碟和參加大型的音樂會的機會, 讓這類超級非主流音樂得以認真和獨立看待, 其中現在最大型的週年電玩音樂大會名為 "PLAY! A Video Game Symphony" (http://www.play-symphony.com/), 現場樂團配上播放著遊戲片段的大銀幕, 可說是相當有趣.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Day 122: 留白

對於1, 3, 8, 9, 10 這個數列, 香港人一定不會陌生, 最少有種似曾相識(Déjà vu)的感覺. 其實這個數列代表了香港的颱風級別, 獨特的排序方式更象徵了香港測候的發展歷史, 相信大部份港人都不曾考究, take it for granted 就算了.

颱風(熱帶氣旋)的信號系統本來並非為數字, 而是以圖型和聲響來表達, 例如8號風球的圓錐就是昔日的符號, 並會用鳴炮來以示警告. 這類方法一直使用, 當中也有輕微的變化, 不過真正的改革要待到1971年, 開始以數字識別. 早期的信號分為7級, 從最低的1號戒備信號(800公里範圍) 到7號的最強級別(相當現時的10號), 而有趣的是2至5號代表著相同的風力(烈風級別), 分別在於表示四個不同的方向(西北, 西南, 東北, 東南), 成為現在不同向性的8號風球的濫觴. 到30年代, 2至7號風球又被改為5至10號, 再加入了新的級別, 包括代表著不同風向的強風信號2,3號波, 以及接近但非吹向香港的4號波, 明顯4號波這個氣旋信號有點多餘, 所以最早被取消使用, 2,3號也在1935年遭受到同樣的命運, 直到1956年才把3號恢復, 不過就再沒有細分風向了. 而由於用5至8號來表示向性而非強度的風勢容易使人誤會記錯, 在1973年終於統一一律稱為8號, 風向以註腳方式表示, 這個系統一直沿用時至今日. 所以颱風的編號並非刻意從缺,相反這些留白恰巧地成為一份禮物, 留給有心駐足細察的過路人,在有意無意之間, 把歷史的秘密娓娓道來.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Day 121: 鼻烟

六月是旅遊旺季, 我在互助網站 Couch Surfing 也接到了不少的導遊請求. 先是美籍越南人, 上星期是韓國人, 這幾天則是和瑞典人及台灣學生. 誠然在溝通的過程中有點吃力, 必須集中精神, 不過往往在交談中吸收很多獨特的在地知識, 所以我一直嚮往接待的過程, 活像是一種被動的旅行.

問及瑞典女生 Elin 關於瑞士的吸煙文化, (對不起, 向來我一直也很好奇這個), 原來瑞典的酒吧和食肆跟香港一樣, 是全面禁煙的, 和香港不同的卻是, 香港很多酒吧的顧客依然偷食, 而瑞典人則會以鼻煙替代. 這種名為 Snus 的發明, 是一些含香的煙塊, 使用時放在上唇和牙齦之間吸吮, 尼古丁會直接輸送到血液中, 比抽烟安全得多, 產品推出之後大眾(實質是小眾, 由於還沒有普及)最關注依然是致癌問題, 目前仍存著爭議, 不過一般說法是支持鼻烟的, 因為解除了他者吸二手煙的問題, 而尼古丁的害處卻不變.

Snus 的售賣方式分為原塊裝 (loose snus) 和獨立包裝 (portion snus, 圖), 前者要自行從煙粉堆中取出煙塊, 後者則像茶包型, 比較乾淨易於handle. 不過無論是怎樣的裝潢, 這類東西只好遠觀還是少接觸為妙.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Day 120: 食鹽

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 相信沒有人會否認食鹽的地位, 食鹽是化合物氯化納 (NaCl), 早在中學的綜合科學課本提及, 對於缺乏烹飪經驗的朋友, 可能會誤以為鹽只會將食物變鹹, 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功用, 有時候, 對於過鹹的食物, 用鹽水浸醃可有助於釋放鹹味, 對於甜的製成品, 加入食鹽進食更可增加甜度, 所以食鹽對於廚師來說可說是最佳的魔術道具.

食鹽的生產有若干種, 最普遍的有水漏法和沙漏法, 前者利用梯級般的鹽田把潮漲時的海水留起並引回海中, 利用陽光把海水蒸發成鹽, 後者則需先把海水放在鬆土上曬乾, 再以水分隔泥土和鹽, 最後把鹽水引到結晶池再度曬乾成鹽粒. 鹽的製作複雜, 所以在昔日社會是高價貨品, 從英文工資 salary 一字就能看出其典故, prefix 為 salt 就是形容當時工作是為了賺錢買鹽, 時至今天科技的進步, 仰賴機器的幫助, 食鹽的製作成本已經大大降低, 一般餐廳都是免費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