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Day 119: 舷

水上和空中的交通, 和陸上最大的差別, 就是沒有所謂正確的航線. 除非是小型系統, 例如划艇的河道就有規定的方向, 香港城門河的慣例是艇隻的前進方向應該靠左, 由於划艇是逆向運動, 船頭船尾的稱謂容易令人混餚, 左右方亦然, 所以自成了獨立的名稱, 正確的前進方向是舵手 (Cox) 面向的路線, 位於舵手的右邊是 Bow Side, 而左邊則是 Stroke Side. 這個概念除了應用在有舵的多人艇外, 一般單人艇也採用這個說法.

至於在海上, 船的方向比較清晰, 所以中文稱船的左右側作左舷和右舷, 而英文則叫 Port Side 和 Starboard Side, 原因有多種說法, 最廣為人接受的說法是古代維京人習慣將舵槳 (Star) 裝置在右側, 而左側負責靠港口 (Port) 上落貨物. 左舷和右舷上均有交通裝置, 左舷上置紅燈, 右舷是綠燈, 方便船隻在沒有航線的大海中會讓, 例如一艘從西南往東北, 第二艘從西北往東南, 第一艘船會看到第二艘的右舷綠燈而前進, 相反第二艘會因第一艘船的左舷紅燈而退讓, 待船隻完全離開才繼續前進. 原來沒有固定航道的海上, 也有流動的紅綠燈.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Day 118: 楔子

閱讀文學作品, 尤其是比較早期的小說, 作者都喜用楔子為開場白, 相當於引子, 序幕的意思, 英文一般叫 Prologue, 相對於收尾的結語 Epilogue. Epilogue 也可以翻作跋, 尾聲. 不過隨著文學創作的發展, 流行小說的格式已變得隨意自由, 楔子或跋一類用語已漸漸式微, 改為"第零章", "寫在最後"等.

楔子本來非為小說而設, 而是一種三角形的尖頭設計(圖), 用來鑿開或分隔物件之用, 例如斧頭的刀身就是楔子. 利用簡單物理學, 楔子的斜面把使勁的縱向力量轉化成對物件的橫向力量, 所以短而闊的楔子能較快分開物件. 而文學上的楔子正好是引伸自楔子的概念, 因為楔子在物件上"開光", 可以用來形容對看似關上了的故事得以開啟, 帶領讀者進入正題.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Day 117: 兄弟

我一直認為愛和希望是人生的最大課題, 所有最好最感人的電影故事皆不離開這兩主題, 愛的範圍很廣, 包括人與神, 家人, 似曾相識的人, 兩性之間, 同性雙性等, 而當中兄弟手足之情是最耐人尋味的, 因為兄弟這個詞包含了一個灰色的輩份關係, 但由於男性總帶有一種莫名的不安份, 兄弟背叛繼而反目成仇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 更何況是創作藝術. 單以名字為例, 近年香港就有趙崇基執導的兄弟, 國內有余華的同名得獎小說, 而美國也有斷背山男角 Jake Gyllenhaal 主演的 The Brothers (港譯雙情路).

提起 The Brothers, 香港也有以此命名的地名, 稱大小磨刀洲, 很多人以為是兩個分開的島嶼的合稱, 事實卻是三個, 除了大磨刀, 小磨刀外, 匙羹洲(圖下方)也包含在這個群島中, 大磨刀昔日是五福石墨礦場, 一度擁有少數居民, 後來為了配合赤臘角機場興建, 大小磨刀被削平用以填海後便不復使用, 亦再沒有人居住, 只留下簡陋的停機坪和測候臺.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Day 116: 字體

對 Microsoft Word 對得久, 慢慢培養出一些個人喜好, 其中包括了字體. 猶記得中學時代"貪得意", 把原本用泰晤士新羅馬體(Times New Roman)打成的英文作文變換不同字型以自娛, 而最喜歡應該是用 Comic Sans, 活像手寫的字體卻又排列得整整齊齊, 看起來煞是有趣, 另外還把文字變色打印出來, 這樣也可以消磨半天的時間, 現在回想確實是一種幸福的天真.

現在進入了辦公室, 用的字體當然比較固定, 不外是Arial, Calibri 和 Times 幾類, 而斜體, 粗體, (無)襯線體就是字型的變種, 原來斜體又分真斜體 (Italic) 和 偽斜體 (Oblique, 圖), 前者傾斜時伴隨著字形的變化, 後者則是將原字體向右傾斜變型, 如果字體本身沒有設計斜體樣式, 一般會採用偽斜體, 漢字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襯線體 (serif), 比較少人會注意, 其實是指字形裝飾成立體的部分, 由於 sans為法文"無"的意思, 所以無襯線體就稱為 sans-serif, 例如上述的 Comic Sans 的 Sans 就是 sans-serif 的意指, 另外也一些說法, 把無襯線體稱為"哥德體", 把襯線體稱為"羅馬體", 因此 Times New Roman 也是從屬有襯線的字型, 不過這種叫法已經過時, 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名稱.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Day 115: Rivella

有關瑞士旅行的回憶, 最細碎的莫過於是當地飲品 Rivella 了. 話說非常幸運的我在會議的工作坊認識了當地警察法證部門的總警頭目, 接待我在他們家住數天, 除了弄了道地的芝士火鍋 (Swiss Fondue) 外, 也跟我推介了這種獨特的汽水, 一試難忘, 不過只有在瑞士的國境內發售, 連德法的超市裡也難找到, 所以我在瑞士兩個多星期, 幾乎每天都喝上, 尤其在長途的火車旅程上, 戴上耳機, 呷著 Rivella 外望沿途如歌褪變的景色, 是一種沁人心脾的享受.

Rivella 的製作的主要成分為乳清, 和瑞士火鍋一樣, 製法是不會外傳的, (所以坊間的瑞士火鍋食譜百分之九十九是香港人猜想出來的非傳統製法), 只知道除了基本成分水, 糖等和剛剛提及的乳清外, 還有一些香草和果物, 現時 Rivella 分四色紅藍黃綠, 紅是原味, 藍色像 Coke Light, 是原味的低卡版, 綠色是加入了綠茶香味, 而黃色則是用黃豆替代乳清. 有機會去瑞士的朋友, 千萬不要錯過.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Day 114: 鼎邊趖

我對於雨港基隆的喜愛, 可說是高於北市北縣的, 應該是一種莫名奇妙的化學作用吧, 尤其是對港口城市總有一種獨特的偏愛, 因為相對於仿如身體般的陸地, 海岸線就像面脥和肌膚, 基隆港的臨岸線顯然蒼老, 卻背負了許多歷史故事, 例如我曾一度參觀的海港大樓, 雖然已變成了辦工大廈, 卻仍然保留著日治時期的建築設計, 特色景點包括令人意想不到貫通5層的銅製郵筒, 以及頂層的基隆氣象觀測站(詳參台灣氣象傳奇/洪致文著), 都是充滿歷史價值的產物.

香港旅客卻甚少選擇基隆作日間遊, 通常都是日間遊完九份十分, 回程時順道作夜市覓食, 當然是指廟口夜市, 其中最著名的有營養三明治, 蚵仔煎, 肉羹及鼎邊趖(圖)等. 鼎邊趖是根據其製法命名, 趖是閩南語動詞, 意指滑動, 這裏引伸指米漿沿鼎邊翻滾, 米也不可以隨便選擇, 必須採用俗稱在來米的秈稻, 鼎邊先要加熱,讓磨成米漿的秈稻遇蒸氣凝固, 也摻入了預先抹鍋的芋頭香. 風乾後的趖要切成塊狀, 之後可炒可煮, 悉隨專便, 一般夜市如有名的邢記就會把鼎邊趖加入蝦丸, 肉丸, 芹菜絲, 蒜頭酥, 高麗菜等煮成湯食, 份量輕巧不膩, 確實是作為瘋狂掃夜市中場休息的尚佳選擇.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Day 113: 距離

數學上, 點線是一維, 平面是二維, 空間是三維, 這是眾所周知的體系, 一些理論則把時間當作第四維, 雖然並不完全正確(不過今天不是要考究真正的四維), 但時空往往可以幻想成空間的演進, 令抽象的概念形像化.

所以有些人會認為距離(2維)是時間(4維)的組成部分, 在度量衡的定義上卻剛好相反, 時間的國際標準單位 (SI) 秒 (second) 的計算方法經已在 Day 45 討論過, 距離的 SI是米/公尺 (metre), 是由固定時間定義出來. 大英哲學家約翰韋堅斯 (John Wilkins) 在 1668 年提議統一國際長度單位, 於是提出以製造出一週期兩秒"擺"的擺繩長度為米, 最早的物理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就計算出是 997 微米, 跟現在的相當接近. 後期科學家提出較新的理論, 成了新的流派, 主張以子午線從赤道到北極的千萬份之一的距離作米, 並獲得大部份學者的支持, 原因是擺的週期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存有偏差, 因為地球是橢圓形導致地心吸力引力不同. 在計算上子午線的定義非常準確, 但量度上也有一定困難, 這是由於地球也不是正橢圓球體, 需要以極穩定的測量器來計算, 最新的方法使用光波, 以光波的波長倍數作標準, 將光速定為每秒299,792,458米, 亦即表示每米等於光線於真空旅行距離的299,792,458份之一.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Day 112: 動物電影

前幾天看了日本電影柴犬奇蹟物語, (台譯心動奇蹟, 圖), 當中久石讓的配樂一如以往地令人聽出耳油, 越聽越發期待他年底來香港的演奏會; 另外, 此片也勾起我早已存下的疑問, 就是這類動物電影拍攝的方法, 表情眼神, 甚或簡單的動作尚可利用鏡頭配合, 不過電影內有關它們相互追逐, 拯救主角的片段都可以拍攝得如此真實細膩, 今天查證才得知答案.

別以為我這麼一說, 就期望有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辦法. 其實跟魔術一樣, 動物需要經過嚴格訓練, 美國更有這種訓導的職業, 稱為 Wrangler (牛仔褲的品牌同名), Wrangler 本來指牧牛人, 因為早期電影以西部片為主, 馴牛以完成拍攝, 後來才引伸定義到一切訓練動物(或嬰兒)的專業人員, 證明製作這類片種也不容易. 除此之外, 有些轉接鏡頭則會利用模型或電腦特技, 電腦特技包括先指定動物在空白佈景版前"演戲", 之後再配上背景(和照貼紙相原理不二), 又或者是直接用 3D 軟件模擬, 現今技術經已十級先進, 幾可亂真.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Day 111: 唱名

前幾天談譜號, 今天轉談唱名, 就是大家所熟悉的 so(l)-fa name 了. 應該沒有人不能用 so(l) fa name 哼出一個完整的音階, 而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更把唱名深入民心, 成為了當年奧斯卡的大嬴家, 囊括了五個獎項.

不過唱名的來源, 甚至連念音樂系的學生, 沒幾位知道其歷史及發展. 原來唱名是 11 世紀的產物, 正確的譯名是法語 Solfège, so(l) 和 fè 就是 "so" 和 "fa" 的音節, 可能念語言系的學生還比音樂系的熟悉. 當時音樂理論家桂多達賴左 (Guido d' Arezzo) 明白歌者難以有效地記下音高, 就利用 8 世紀的古拉丁讚美詩 "Ut queant laxis" 每句的第一個音節來組成六聲音階體系, 分別是 "ut" "re" "mi" "fa" "so" "la", 後期 "ut" 在意大利被改為去韻尾的 "do", 最後加上第七音而完善了全音階, 一直沿用直至今天. 至於第七音有人唸作 "si" 亦有人唸作 "ti", 兩者皆正確, "si" 是原名, 後來英國音樂家莎拉安高露花 (Sarah Ann Glover) 為免 "si" 和 "so" 字首一樣而改為 "ti", 成了今天樂理書上的標準, 亦稱諾威治唱名系統 (Norwich Sol-fa), 就算用單字表示也不會混淆.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Day 110: 雙子星

台灣擁有一條獨特的城市天際線, 正如朱天文成名短篇"世紀末的華麗"的開場白所敘述, 儘管當時台北101還沒有落成. 現在看來, 台北的 skyline 更加更加特別了, 是向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則見仁見智, 只知道這條天際線不斷被改寫, 不斷被革新.

最新的項目為台北雙子星(C1/D1), 請不要和馬來西亞的雙子塔混淆, 落成之後其中 D1 棟將會是繼台北101和高雄85(參看 Day 65) 後台灣第三高的建築物, 地段位於現時台北車站的擴建範圍, 亦作為將來桃園機場捷運線的台北車站, 其實捷運系統經已竣工, 等待車站建好, 預計四年後可以使用, 至於上方的樓層, 應該是商場和辦公室之類. 不能不提當然是雙子星的設計, 是建築界諾貝爾獎"Pritzker Prize"1993年得獎者日本藉 Architect 槙文彥的作品. 主要意念為將雙子星擬人化, 著重兩棟不同高低大樓的對望, 回應與溝通, 可參考右圖模型. 不過對於我這些外行人, 意念是其次, 因為所有建築師皆可對其作品作出或賺人熱淚, 或嘩眾取寵的闡釋(interpretation), 還是順眼度和基本美感才是真實的永恆.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Day 109: 粽子

感謝偉大的屈原, 深信他是 for the people, 投一投河, 大家又多了個公眾假期.

端午節除了划龍舟外, 吃粽是不可劃缺的節日項目. 吃粽的原因是甚麼當然不在此贅述, 如果你竟然不知道, 也可以成為屈原, 投河自盡了. 粽子的分類繁多, 中國除了分南北方外, 也有浙江一帶長方形的嘉興粽, 香港跟大陸南方的粽相類, 不過有些香港人要耍富貴, 餡料改用山珍海錯, 而台灣的粽也分南北方, 另有俗稱"阿拜"的原住民粽類, 以及使用菜脯蒸熟的客家粽. 日本有少數地方也會在端午時吃粽, 而當地各區也有各自的特色.

另外亦有與端午節無關的粽類, 例如馬來粽是伊斯蘭開齋節的節日食品, 越南粽則是用來慶祝越南春節, 巴西粽(Pamoha)和墨西哥粽(Tamale)是當地食品, 由於結構相似而見稱. 粽子的製法並不複雜, 材料最重要是粽葉, 一般為蘆葦葉或竹葉, 在水中煮10 - 15分鐘後備用, 糯米亦先以溫水浸泡, 然後把兩張粽葉頭尾反方向重疊, 舖放一半米(120克)後在中央放餡, 再以另一半覆蓋. 粽葉包好後用繩子綁好並放入冷水, 水高要比平面滿蓋過粽子略高, 以防蒸發過多水分曝露粽子, 慢火煮一小時即可上碟.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Day 108: 譜號

玩過樂器或有一點樂理常識的朋友, 對譜號一定不會陌生, 最起碼知道五線譜分高音(Treble clef), 中音(Alto clef) 和低音(Bass clef) 譜號, 不過譜號的發展途程卻鮮有所聞, 原來也相當有趣的說.

高音譜號本來亦作小提琴譜號或 G(2) 譜號, 前者故名思義(其實另外還有不復使用的法國小提琴譜號, 為免混淆幾乎不再以小提琴譜號稱之), 後者則因為譜號的小捲圈正指示著 G 的音高, 在第二條橫線上, 而符號也是英文 G 的藝術寫法, 所以 G-clef 的叫法現在依然盛行. 而 F-clef 則是低音譜號, 也是因為符號是大草 F 字的藝術變種, 只是把草書的橫線改為兩點, 分別位於五線譜第四條橫線上下, 所以也稱為 F(4) 譜號, 至於中音譜號, 亦稱 C(3)-clef, 譜號中心突出位置在五線譜的中行, 並正指著 middle C, 名字與符號寫法無關, 中音譜號不單上下對稱, 也巧妙地位處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的中央, middle C 的橫線正是高音譜號的附加下一線和低音譜號的附加上一線, 看右圖就清楚三者的關係.

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奇怪的譜號我們甚少接觸留意, http://www.dolmetsch.com/musictheory14.htm 這個教學網站就有詳盡的解釋, 值得一讀.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Day 107: 河圖洛書

關於圖書名稱的起源, 一般人覺得是由於書籍上多有插圖, 圖文並茂而得名. 不過也有另一說法, 就是中國古代"河圖洛書"的 abbreviation. 河圖洛書可以分開理解為河圖和洛書, 記載著有關數字的排列, 伏羲時代黃河出現一匹身上帶有圖案的龍馬, 因此稱作河圖, 亦即龍馬負圖; 至於洛書的故事也相若, 相傳洛水浮出了一隻神龜, 其背面的九宮龜殼上刻有數字故名. 當然這類神話故事皆以文字記述, 真假已經無從稽考, 但洛書的出現提出了有趣的數學遊戲, 口訣為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五居中央, 形成右圖的設計, 不論橫, 直, 斜加起來都是 15, 英文稱作 Magic square. 3 x 3 的 magic square 題解只有一種(不包括上下左右對置), 而 4 x 4 的 magic square 則有 880 解, 5 x 5 的題解更是海量, http://mathworld.wolfram.com/MagicSquare.html 就對此問題作學術探討, 還有詳盡的參考.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Day 106: 字距

由於生活節奏緊張. 香港人閱讀報章, 很多都在公司內網上完成, 大家有沒有留意到, 香港一般網上版報章跟其他華文地區的有甚麼區別? 沒錯, 就是每個字的字距都很寬, 首先感謝洪致文教授 (參 Day 43) 不時發我千奇百趣的電郵, 令我得知了箇中原因, 這和互聯網發展歷史以及漢字結構不無關係, 互聯網 Internet 發跡於 90 年代中期, 漢字和普遍歐美語系最大分野就是漢字不用以空白鍵分隔, 相反像英文一類拼寫語言字與字之間則需加 space 才能閱讀, 早期 Internet 當然沒有今天先進, 除標點符號外, 相連的漢字當單字處理, 引致未能換行而出現錯誤, 聰明的港人遂在每個字中加入半形的(英文) spacing, 使文字可以正常斷行. 直到今天, 一般漢字系統無需打 space 也可換行, 卻由於香港人看慣了, 一些香港的網頁, 尤其是報章, 保留著這個傳統, 讓漢字字距加大到漢字字寬的1/3, 而方法改由 CSS 定義, 再不是加空白鍵了.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Day 105: 瑞郎

我 M.Phil 時的會議在瑞士舉行, 題目為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ensic Inference and Statistics (http://www2.unil.ch/icfis/), 算是第一次離開香港和中國, 印象相當難忘, 細節依然歷歷在目, 其中瑞士的現鈔顏色鮮艷奪目, 除了是因瑞士高物價令我捨不得花錢外, 這也是箇中的第二原由 .

一般國家的現鈔上, 如果是人物的圖案, 多會採用當地現任或退任的領導人作為標誌, 而瑞郎卻不如此, 以10 Swiss Franc 的鈔票為例, 所顯示的肖像是已故知名建築師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唸建築系的學生應不乏接觸, 作品多位於西歐, 但也包括了位於東京著名的國立西洋美術館, 不過重點並不是他的作品, 而是他對建築的見解和理論, 對傳統城市規劃範式進行了挑戰, 提出 5 大新建築論點, 包括底層架空, 屋頂花園, 自由平面, 自由立面以及橫向的長窗, 基本上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很好的驗證, 在當時看來算是相當前衛, 難怪瑞士也視他為國寶, 用在鈔票設計上.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Day 104: 花色

不論紙牌魔術是否吸引, 或是紙牌遊戲是否有趣, 每人總有接觸過撲克牌的曾經. 小時候從來不求甚解, 反正看見五顏六色不同花款的啤牌就很雀躍, 長大以後才學會問為甚麼, 例如啤牌的牌數, 花色起源等疑惑.

原來撲克牌源自曆法, 54 張紙牌內包括了代表日月的大小 Joker, 另外52張表達了一年裏的星期數, 所以從四款花色葵扇♠, 紅心♥, 階磚 ♦, 梅花♣ 大家大可推測到是四季的象徵. 最巧妙之處是每個花色有 13 張牌, 從 1 加到 13 等如 91, 正是一季的日數, 四季 364 天加上小 Joker, (Joker 中譯十分吊詭, 有作王也有作鬼), 就成了一年的 365 日, 再加上大王即成閏年. 而撲克的顏色只分紅黑, 代表了日夜. 對於不同的花色, 不同地方也有在地化的闡述, 例如最傳統的法國(相傳是法國於14世紀發明), 四花被理解為長矛(spade), 方形(diamond), 丁香葉(club) 和紅心(heart), 而瑞士人則理解為盾牌, 橡樹果, 鈴鐺和花. 另外 K Q J 也有各自象徵的皇帝, 皇后以及皇子, 相當講究, 篇幅時間所限也不能詳述, 不過撲克牌的歷史又豈只這些? 親自到網上查找, 或會發現更多看似理所當然卻很微妙的知識.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Day 103: 運動場

記得第一個跑步的比賽是05年的荃灣黃昏賽, 屈指一算已經踏入了第6年, 今年為了有個人突破, 終於開始在田徑場練習, 和昔日跑街的心態完全不一, 很多地獄般的速度課都在斧山道及九龍仔公園完成, 旨在超越自己以及成為工作上的安慰.

關於田徑運動場的規格, 大部分人都知道是400米, 不過沒有接觸的朋友可能不知道, 這是內圈的距離而不是平均圈距, 所以除了比賽外, 一般段速練習會使用內圈, 不用留意地上的刻度便能計算跑距, 至於其他線道的圈長, 正是一個很好的數學問題, 首先需要知道每條白線的距離為 1.22 米, 這是國際標準, 而這距離亦即相鄰線道的中心的間距(trivial), 只要細心思考, 這線寬足以計算相鄰線道的距差, 由於直路部分相同, 可以剔除, 剩下的雙半圓可合併成圓形, 假設內圈圓半徑為 x米, 相鄰線的半徑就是 (x + 1.22) 米了, 套用圓周方程 2πr, 因此距差是 2(x+1.22)(π) - 2πx = 2*1.22*π = 7.66. 以一個標準8圈場為例, 內圈是 400 米, 外圈則是 454 米. 這個概念可引伸至一切平面上的閉合系統 (closed loop), 細節留待大家思考.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Day 102: 西裝

人靠衣裝是老生常談(cliche), 所以很多公司都要求員工穿上西服, 像我這類懶人, 當然很隨性地在 G2000, BIEM 等大眾西服店選購, 只要稱身就好, 最多選擇長一點的衣袖以便表演魔術. 而專業的西裝設計卻十分講究, 並把西裝外套劃分為 5 部分, 包括肩, 領, 胸, 腰, 以及下擺. 這 5 個 dimension 的設計構成了西裝的風格, 先說肩部, 以型態來分, 有平肩, 斜肩,凹肩凸肩, 翹肩, 以結構來分則有自然肩, 厚肩和無墊肩等. 領口分高低領嘴, 領翻就以闊窄, 直弧來辨別, 胸位可以鼓起可以平伏, 腰位有收腰的功能或者沒有, 有收腰功能再細分是針狀收腰抑或是弧線收腰, 最後下擺分為貼臀收腳和散開. 上述不同的組合成了不同的風格, 當中有一些範本比較為人熟識, 包括英式西服風, 意式西服風和現代美式西服, 之下還有獨立分類, 例如英國墊肩式(English drape)就是薄肩, 鼓胸, 低腰, 貼臀, 而意大利羅馬式(The Continental)則是平硬肩, 高領, 平胸, 針狀收腰, 貼身下擺. 下次去到西裝店不妨打聽一下, 或會發現更多生活常識.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Day 101: 灌錄

別以為流行音樂唱片的灌錄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 需要在大型錄音室才能完成, 其實香港很多同類型唱片的studio, 皆分散在港九新界不同的寫字樓和工廠大廈內, 例如油麻地的平安大廈, 土瓜灣的工業區等.

對於不同公司歌手, 灌錄唱片的程序或有偏差, 但基本上大概的流程是劃一的. 有了歌曲以後, 編曲者會有一些配樂的 idea 寫了下來, 定一個日子, 和樂隊或需要的樂手面談及分發樂譜, musician 在家練習過後再找一天出來合奏, 這天歌手應該在場試唱, 讓編曲作曲看看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在樂譜上再作改動, 這時配樂經已定形, 樂手的合奏會被灌錄下來, 這並不代表 CD 的出品, 而是藍本, 每個樂手就會回家聆聽該mp3或聲帶來練習, 之後每個樂手各自各上錄音室灌錄自己的部分, 方法是把藍本裡該樂器的聲音刪掉, 然後讓錄音的樂器補上. 每一個樂器是一條聲帶, 最後才由歌手錄音, 當然還有後期 sound effect 的加工, 而歌手錄音的時間更加需要看歌手的實力, 專業的如學友克勤陳奕迅等可以一口氣把歌曲完成, 相反 twins方力申一類歌手需要分灌幾次, 再由電腦程式合併.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Day 100: 金鴨獎

康城電影節完滿落幕, 泰國電影"記憶前世的人"(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 榮獲最高殊榮金棕櫚獎, 這是首套泰片獲得此獎, 不過香港仍未上映, 委實叫人期待.

關於金棕櫚獎, 甚少人會留意名字的來源, 其實金棕櫚獎的前身為金鴨獎, 利用動物作為吉祥物, 與柏林的金熊獎, 台灣的金馬獎和大陸的金雞獎類似, 直到1957年才改為金棕櫚獎, 原因是位於法國東南部的康城屬於海濱城市, 而在這城市邊陲的灘岸上, 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 成為了當地的特色. 所以電影節的 logo 也是以棕櫚葉為原型, 經過不斷的修改, 今天的標誌是一根連絡著19片棕櫚葉的枝子.

另外棕櫚樹也勾起了我閱讀的記憶, 旅美台女作家於梨華的長篇小說 "又見棕櫚, 又見棕櫚" 是我喜愛華文文學作品的濫觴, 故事講述男主角天磊出國唸書的複雜心情, 筆觸細膩感人卻不碎念, 值得再三回味.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Day 99: 電話號碼

香港的電話號碼, 自從有了可攜服務(即用戶無論遷往香港任何一區均可繼續使用原有號碼)後, 固網電話號碼再不能如實地反映住區了. 昔日電話號碼的分區相當仔細, 例如我家電話首4位 2-386 就表示了當年我長大的深水埔/長沙灣區, 實不相瞞自己也是可攜服務的使用者, 後來搬到鑽石山後仍舊採用該電話號碼, 取代了該區本來的代號 2-320 至 2-329.

即管如此, 電話號碼仍有特別的分類, 最少一般市民會知道 6, 9 字頭是手提電話的號碼, 2, 3 則是固網電話. 其實每個數字都可以是香港電話號碼的首位, 除 2, 3, 6, 9 以外, 0和1是國際長途, 另有部分1是特殊電話(如1083電話查詢, 18503天氣查詢等), 4是網絡號碼, 5 有部分作手提電話, 亦有部分作 IP 電話, 而 7 8 則是傳呼機和個人編號服務. 再細分一點, 只有 21-29, 31, 34-39 為首的是固網, 20是電話卡服務; 99 字頭也不會作為手提電話號碼, 只會作為求助或緊急之用.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Day 98: 薑母鴨

去到台灣, 最值得留意當然是滿街食店的招牌, 例如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媽臭臭鍋, 以及薑母鴨等. 不少遊客以為薑母鴨就是薑加母鴨的意思, 是一種誤解, 實情偏偏相反, 正統的製法應採用公鴨, 只不過是台灣人喜歡稱薑為薑母, 所以薑母鴨應該理解為薑母加鴨. 製作過程都滿複雜的說, 先要以麻油起鑊爆炒薑片, 而且薑片先拍碎, 再把公鴨肉放進鍋中翻炒, 吸入薑麻的香味, 重點是要加入米酒, 並不以湯匙量計, 卻以瓶來作單位, 一鍋美味的薑母鴨, at least 需要兩瓶大米酒, 因為隨後要在鍋上點火, 利用米酒酒精迫使火氣在鍋上燃燒, 衝天的火焰讓鴨皮略為焦黑, 待酒精燒光後就可以進食. 至於公鴨, 也有特別的講究, 台灣傳統使用紅面番鴨, 是法國引進的鴨種, 而且必須把公鴨挑選出來分開飼養, 因為公鴨母鴨體型有太大落差, 成熟期也不一, 母鴨需要兩個月便成熟可用, 公鴨卻要四個月.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Day 97: 日曆骰

日曆款式眾多, 自己卻最喜愛雙骰日曆, 巧妙利用兩粒立方骰子, 製作出所有月份的日期 (01-31), 如果有留意並分析, 就明白設計者聰明之處. 首先, 由於有 11 號和 22 號的出現, 數字 1 和 2 必須是兩骰同時具有, 所以餘下八面填上 0 3 4 5 6 7 8 9 就對了, 不過仔細一想就知道此方法並不正確, 因為每月還有 1 - 9 日, 0 在其中一顆立方會和其餘安排在這立方的數字不能組合, 0 也必須出現在兩顆骰子上, 那麼現在只餘下六面, 卻有七個數字, 是否意味著無解? 關鍵在於阿拉伯數目字的 6 和 9 對倒影像相同, 以致雙骰日曆得到唯一的題解.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Day 96: 電影院

今時今日的電影院已經很先進, 設有劃位之餘又可以利用網上購票, 相比起從前的系統設計, 是很實在的一趟在地文化旅程, 反映了急促的時代步伐.

很多時下的年輕人(at least 我), 如過沒有閱讀過相關文章或網站, 對昔日的電影院幾乎一無所知, 現今某些戲院仍保留早場和午夜場, 收費比較便宜, 這就是昔日戲院流傳下來的一些特別場次, 而另外一些特別場次還包括首輪, 次輪, 公餘場次. 提起次輪電影, 就不得不提到台灣的電影業, 仍然保留二輪片文化, 由於以前光碟還沒有普及, 電影院會選播一些過期影片, 以廉假吸引還未觀賞或重覆觀賞的人客, 現在台灣大部分的二輪戲院的做法就是在影片播映完畢不會清場, 所以是憑票在當日可無限次數觀看. 不過千萬別誤以為這等同於"一張票睇到笑", 因為絕大多數戲廳只會輪流播放兩部片, 而不是24小時不斷換片.

除了場次的分類, 座位的分類也很講究, 可細分為前, 中, 後座這些一般票, 以及超, 特, 優等這些豪華票, 並採用人手劃位, 出錯機會當然比現在高, 不過亦正由於此, 以前看電影的觀眾比較守時, 沒有先進的科技更能培養市民美德.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Day 95: T8

照明系統主要分為五大類, 包括白熱, 螢光, 氣體, 電弧以及燃燒類, 我們日常接觸得最多的應該是前兩類, 一般鎢絲燈泡正名為白熾燈, 屬於白熱類, 白熾 (Incandescent) 狀態就是指物體超過某個溫度而產生白光, 理論上大約為 2,800K , 所以可想象到在慳電膽出現之前, 燈泡是相當浪費電力的, 因為在這樣的高溫底下, 大部分(高達9成)的電能會轉化成熱能而非光能, 很多國家遂逐漸淘汰鎢絲燈泡, 基本上在 2012 以後, 除中美外, 所有已發展國家將不會再生產白熾燈.

另一方面, 屬於螢光類的光管電效率是燈泡的 3 - 4 倍, 換言之, 有高達 3成至 4成的電能會轉為光能, 最常用於大型建築物, 如機場, 捷運站, 商廈等. 光管的正確學名為螢光燈 (Fluorescent tube), 發光原理是利用電能在管內的惰性氣體 (Inert Gas) 氬 (Argon) 或氖 (Neon) 中, 激活水銀蒸氣, 形成電漿並發出紫外線, 令磷質發出可見的螢光以照明. 內部結構雖看似簡單, 實質需要很多不同的裝置配合, 包括啟動器 (Starter) 和鎮流器 (Choke), 或逐漸取代鎮流器的電子安定器 (Electric Ballast). 由於鎮流器沒有調整光線輸出, 會令光管根據電源工作頻率 (50-60Hz) 閃動揣擾視覺, 電子安定器則以超高頻閃爍解決了問題, 且不用啟動器控制, 更加方便. 光管的大少尺寸也有規格, 以Tx 表示, x 就是該管的直徑, 以英分計算, 暫時最常見的是T8光管, 即直徑一英寸, 而T5 日光燈則由於更見節省成為了未來螢光燈的趨勢, 台灣目前已經在此變革當中.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Day 94: 瑞士雞翼

瑞士雞翼為不少餐廳的招牌小食, 例如翠華餐廳, 大部分人誤解雞隻來自瑞士故得其名, 實際上卻是指雞翼的醬汁為瑞士汁, 與雞肉本身來源無關, 而瑞士汁亦連同雞翼一併在陰差陽錯底下得名, 有傳是因為創辦餐廳廣州太平館的侍應誤取了外籍食客的食評 "sweet wings" 為 "swiss wings", 中譯以後而沿用至今. 所以該醬汁稱為瑞士汁, 帶有濃烈的甜味, 酒樓餐廳式的製法是以滷水加冰糖玫瑰露煮成, 滷水製法可參看較早提及有關燒乳鴿 (Day 34) 的篇章, 家庭式的做法可省免滷水工序, 取老抽冰糖的味道經已足夠, 也可考慮購買現成的香草瑞士汁, 炆雞翼或肉排簡單方便, 不妨一試.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Day 93: 準備鋼琴

流行音樂變化多端, 要營造特別效果, 需要一些 gimmick 的睿智, 其中之一就透過改變樂器發聲方法. 在這個部落的初期提到的變格定弦(Day21)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準備鋼琴 (Prepared Piano, 俗稱加料鋼琴) 也是採用相類的技術.

從名稱上大抵可以猜到Prepared Piano就是事先處理過的鋼琴, 狹義是指在鋼琴弦線上加料(圖), 放一些物料如紙張, 來改變琴鍵敲擊出來的聲音, 廣義則指任何故意改變正常琴音的特別鋼琴, 處理鋼琴在發展的歷史上是滿多姿多采的, 早期放紙張是為了模仿豎琴的聲音, 稱為 Reed Stop, 後來加了 Bass drum 效果的 Turkish Stop, 之後還有不同變化, 不過仍然以加紙張為主軸, 最誇張的則是弦樂鋼琴(String Piano)的出現, 由美國作曲兼鋼琴家考埃爾 (Henry Cowell) 發明, 主張在鋼琴琴弦上直接撥弦彈奏, 風格相當的後現代. 時至今日, John Cage 等音樂家的出現, 更任意把弦線長短修改以配合作品, Prepared Piano 變得更普遍, 也更像魔術表演了.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Day 92: 卐和卍

很多人不知道卐和卍的分別, 充其量知道一個是佛教符號, 另一個是納粹黨標誌, 其實並不盡言, 卐和卍都是從古文明而來的符號, 先有左旋的卍, 例如象徵古希臘的太陽, 或是古印度婆羅門教大覺者的智慧等. 左旋卍字就是胸前十字向自己左手旋轉的表徵, 至於相反象徵胸前十字向自己右手旋轉的卐字, 是公元前6-5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時的胸部徽記流傳確立的. 這兩個符號本來就不是字, 所以並沒有讀音, 不過在北魏時代就有經書記載讀音為萬, 而正式確立並統一此"字"的地位則是武則天, 左旋為倡議的標準寫法, 但不少佛教徒仍執著於釋迦牟尼身上的那個右旋, 因此兩種寫法一直並存.

另外關於納粹黨的標誌, 寫法一定是卐, 原因是符號代表了德國黨衞隊 Schutzstaffel的縮寫 SS, 所以是單向的右旋, 亦因為此, 二戰以後卐字成為了歐洲人的忌諱, 大部分佛教徒也逐漸摒棄這個右旋標誌.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Day 91: 東吳大學

台灣著名的私立大學, 除了在 Day 19 提到的東海大學外, 還有東吳, 淡江, 輔仁等名校. 當中對輔仁大學的划船隊印象最深, 尤其是知道國家隊的教練和隊員很多都來自該校, 並不讓體育大學專美, 亦有朋友在輔大唸傳播學研究所, 是很有名氣的學系, 所以一直對輔大感覺良好, 除了覺得在新莊很不方便這樣外 (要在西門町坐 235 公車) , 是所文武兼備的學府.

另外對東吳大學也有特別的情意結, 有朋友在那邊畢業是其一, 但早在認識前已經有獨特印象. 一來是學校的英文譯名, 為什麼是 SCU 而不是 TWU 呢? 這是由於蘇州就是三國時代東吳的領土, 所以中英文版本有出入, 中文取古名而英文則取現名, 不過有趣的是, 本來東吳大學真的位於中國蘇州市, 後來在1949後部分學生去了台灣, 並於1954年成功在台北復校, 不斷變遷成為了今天的 SCU, 在大陸原有的東吳大學則在82年改名為蘇州大學, 可見校名跟政治一樣, 搞得十分複雜. 其次吸引我注意的是東吳的超馬, 是台灣最早舉辦的超級馬拉松比賽, 於99年為首屆, 其中24小時項目是指在24小時內任跑, 以最高里數者獲勝, 到目前第9屆為止, 記錄為有跑神之稱的希臘跑手Yiannis Kouros所保持, 總里數為284公里.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Day 90: 旺角

旺角可以說是我另一個家, 打從中學開始, 已經成為了我的主要活動範圍, 時至今天在HA工作, 雖然很喜歡於十八區浪遊, 旺角依舊是我的本營, 幾乎所有的日用所需皆可在那裏解決.

旺角之所以稱旺角是因為地方的人流興旺, 其演變歷史實有一段古, 該地昔日名為芒角村, 由於當年芒草橫生且地形像一隻牛角所以得名, 這條村落以務農為生, 種植各種菜蔬, 今天的西洋菜街和通菜街就是以前西洋菜和通菜的菜田位置, 至於洗衣街則是以前的一條小溪, 供村民洗衣之用, 直至殖民年代, 英政府管轄並譯作 Mong Kok, 後來菜田因為長期積水滋生蚊蟲而被填平, 改為發展輕工業, 也象徵了芒角村的沒落. 及至30年代, 芒角正式改名為旺角, 發展步伐更為急速, 很多發展商都把資金放在旺角, 推出很多旗艦計劃, 直到今天, 旺角的繁盛畫面已經成為了香港的標誌, 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