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Day 28: 扶手電梯

如昔日小學社會科課本所說, 香港地小人多, 其實不僅人多, 車多路窄, 令人車爭路成為嚴重問題. 所以香港政府提出多個疏導方案, 其中之一就是大量興建行人天橋. 以旺角, 中環和將軍澳為例, 這種趨勢已發展得如火如荼.

行人天橋的款式繁多, 不過在香港出現的品種就比較conform, 可能是由於只顧及實際用途. 從結構上大致可分為懸掛式, 承托式和兩者混合式. 懸掛式利用兩旁欄杆作重量承載, 橋樑則只需和欄杆連接, 所以欄杆部分必需結實穩定, 甚或可能遮擋視線, 不過用料比較便宜; 至於承托式則以橋樑承重, 把橋樑繫接在橋墩上(橋墩也可分為重力式橋墩和輕型橋墩兩類, 不作詳述), 兩旁欄杆則作保護和裝飾用途. 混合式的行人天橋橋樑和欄杆均有承重功能, 當然是最昂貴和安全的選擇.

提到中區的行人天橋系統, 大家一定不會忘記當中一段扶手電梯路(圖). 這道全球戶外最長, 也出現在電影"蝙蝠俠 - 黑夜之神"的扶手電梯系統, 全長800米高135米, 連接了德輔道中與干德道. 眾所周知德輔就是香港第十任總督那位德輔爵士(Des Voeux), 但千萬別誤以為干德也是人名, 實質卻是英文渠管 conduit 的音譯, 由於該處是薄扶林通往中區的渡槽而得名, 現今干德道已成了半山的豪華住宅區, 不過說起半山, 在台灣"半山(人)"一詞另帶有政治含意, 泛指那些出生於台灣, 長期居住大陸(唐山), 二戰後才回台卻在國民黨擔任要職的人, 所以入鄉隨俗, 用詞要謹慎.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Day 27: 火紙

玩魔術, 一定少不了驚險鏡頭, 不過當然不是電影"死亡魔法"(The Prestige)中的夢幻隱遁, 今天且說說玩火, 其中頗常採用的道具是火紙, 效果就是在魔術表演其間突然出現很大的火光, 然後一瞬即逝, 主要用以嚇唬觀眾並引開注意力, 騰空一些預備時間作最後的驚喜.

火紙的做法並不複雜, 所以在一般魔術店採購的都比較廉價. 成分為硝化棉, 酒精和薄紙. 先用酒精(大概以一比四)溶掉硝化棉,再把薄紙放進溶液裡浸一分鐘左右, 撈起即成火紙. 至於硝化棉, 就是硝酸(Nitric Acid)和棉花進行化學反應以後的物料, Nitric Acid 就是HNO3, 實際是利用它和棉花裡的纖維素作出化反而成, 因此亦稱作硝化纖維Nitrocellulose. (化學反應式為: 3nHNO3+ [C6H7O2(OH)3]n → [C6H7O2(ONO2)3]n + 3nH2O) 火紙製成以後, 一加火燒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提起火, 台灣有個有趣的地名叫"出火", 去過墾丁的朋友可能有機會踏足. 出火位於恆春半島, 上有地表洞孔, 洞孔長期滲出天然氣(Natural Gas), 經點燃後恆久不滅, 蔚為奇觀(圖).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Day 26: 碰壁

跑步的術語本來不多, 而"撞牆"(hit the wall)理論是較常聽到的術語之一, 形容跑手突然飢餓導致全身乏力. "撞牆"一詞源於單車運動, 一般只會出現在長距離比賽, 主要原因是在運動時糖原(glycogen 或作肝醣)流失比吸收快, 使肌肉和肝臟的儲備耗盡, 情況嚴重的話在單車上連站立也困難, 暈眩且產生幻覺.

所以除了有足夠的練習和休息外, 專業的飲食也很重要, 因為馬拉松比賽時的個人糖原水平大概可以幻想成一條非常簡單的線性方程, (糖原水平 = 起始糖原水平 - 時間*流失率), 為免糖原水平耗盡, 在比賽進行期間應不時補充食物, 減低流失率, 亦即方程的斜率m (y=mx+c, m為負數), 另外就是增加截距 c, 賽前保持一個高的起始糖原量. 這裏涉及了一個叫糖原負荷(carbo-loading)的技巧, 不過有若干版本, 一般都建議賽前兩星期先戒一星期高carbo食物如飯麵, 再進食一星期高碳水食物, 這樣糖原水平會先降至低點, 在糖原需求的生理潛意識驅使下, 肌肉的糖原儲備量大增, 比賽當然更有耐力.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Day 25: 炸奶

別以為在婚宴上品嚐到的炸鮮奶製作複雜, 其實跟做布甸沒差, 只是多了炸脆的步驟而已. 先用牛油起鑊, 加椰汁花奶蛋白砂糖攪拌, 滾起後關細火上生粉水推成糊狀, 冷藏凝結後即成牛奶布甸, 再浸脆漿以中高油溫炸成上碟.

脆漿的做法也不複雜, 需用泡打粉(Baking powder), 麵粉和豆粉加水成漿, 泡打粉也稱作發粉, 是一種令麵粉漲大的膨化劑, 所以自發粉(self raising flour)就是已預先加了泡打粉的麵粉. 至於麵粉, 相信很多會做蛋糕的女孩子也知道分類方法, 從低筋到高筋就是由不同蛋白質成分形成不同黏(筋)度效果的麵粉, 蛋白質越高, 黏度越大. 低黏度的適合做蛋糕, 中筋就是一般超市的普通麵粉(plain flour/all purpose flour), 適合作饅頭, 餃子皮等, 而高筋則用來作麵包之用, 所以亦稱麵包粉. 此外, 麵粉也有不含蛋白質的, 其中一種就是澄麵粉(unlgluten flour), 日常在茶樓的蝦餃皮就是用澄麵製成. 澄麵在一般麵舖可購買, 不過需注意澄麵的發音是"鄧麵", 這是有邊讀邊的錯誤, 久而久之已為約定俗成.

而在歐洲國家, 麵粉的分類則以粉內的礦物質含量(ash content)辨別, 法國就以每十克麵粉含有多少毫克的礦物來編號, 德國則以每百克麵粉含有多少毫克的礦物分級, 所以大概是法國編號的十倍, 以高筋麵粉為例, 每十克麵粉含八十毫克礦物, 法國的麵粉編號為80, 而德國則為812.

Day 24: 糖玻璃

最近看了一部德國老電影, 叫羅拉快跑(Lola Rennt), 攝影手法相當獨特, 利用不同角度捕捉主角羅拉的步履, 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 如果從正面攝取, 感覺步伐會慢一點; 相反旁敲的話, 會有如風飛的感覺, 因為比對著背景的變化, 速度感由此而建立.

其中較為深刻的一幕, 是救護車(還是消防車)撞向玻璃板的情節, 玻璃粉碎落得遍地皆是, 氣氛緊張且混亂. 大家第一個反應可能會是, 這樣拍攝會不會很危險, 或者及後如何清理現場. 不過相信聰明的觀眾一定意識到那些是偽玻璃, 不然 NG(Not Good) 了要重拍很多遍豈不浪費周章. 這種偽玻璃稱為糖玻璃(sugar glass), 有多種製法且十分簡單, 其中一種是先把大量砂糖放進水中及至飽和, 再加上糖漿甘油加熱攪拌, 冷卻後成形即可. 糖玻璃的結構與纖維玻璃相若, 碎裂後形成小塊, 只是質料比較脆弱.

說到玻璃爆裂的情景, 在飛兒樂團"我們的愛"的 music video 裡男主角張勛傑用坐椅砸破櫥窗一幕也甚為深刻, 不過整個 MV 的吸睛點還是落在一臉倔強的桂綸鎂, 以及福隆村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圖)木棧道的醉人風景.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Day 23: 月台

香港的國際化度見仁見智, 不過在鐵路上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就以候車月台為例, 款式的多元化足以令人嘆為觀止.

一般常見的鐵路站, 中間為月台, 兩旁為車軌, 如佐敦如尖沙咀; 或者是中間為車軌, 兩邊為候車月台, 如葵芳如荃灣. 前者稱為島式月台(island platform), 後者則稱為側式月台(side platform). 不過香港鐵路的月台款式不僅如此, 當中也包括島疊式月台(如太子旺角油麻地), 側疊式月台(如灣仔銅鑼灣), 以及大量的混合月台, 例如身兼馬鐵和東鐵, 採用雙側式月台的大圍站; 或是混合了西鐵和機鐵線, 側中帶島的南昌站 . 另外羅湖站更採納了西班牙的月台解決式, 這種早在1910年代已在波士頓出現的月台佈局, 先開啟一邊車門作落客之用, 再換開另一邊的車門作上客用途, 避免兩批人潮過分擁擠相撞而導致意外, 反映了設計者在物流學上的睿智, 而巴塞隆拿地鐵(圖)使用此方案歷史悠久(1930s 至今), 因而得名.

鐵路本身便利市民, 卻也帶有很多感情的引伸, 列車往往象徵生命或愛情的倏至, 彌留和遠去, 比對著站在月台候車者的盼待, 喜悅與惋惜. 因此在文學創作中, 不乏關於鐵路的作品. 例如香港就有以"月台"命名的文學期刊, 以及本人很喜歡的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至於流行音樂, 則強烈推介許如芸主唱的"愛情進站", 收錄在專輯"北緯66度"內, 哀怨的歌聲中充滿無奈, 恐怕只可意會, 不能言詮.

Day 22: 強力磁石

PK在香港這個節奏急速得可以的城市裡, 相信大家使用率甚為頻繁. 不過在英語的 abbreviation 中, PK還帶有其他的含意, 包括以下敘述的產品.

假若閣下有玩過指環魔術, 應該會接觸過一種魔術道具, 叫PK環(PK Ring). 本人一直都沒有考究過 PK 的意思, 並誤解是香港後期添上的名字, 以為因表演後觀眾過份驚訝痛罵PK而得名. 後來經查考方才發現 PK 就是表演時經常掛在嘴邊"念力"(psychokinesis)的簡稱. PK ring 就是由強力磁石製成的指環, 魔術師可以令其它磁性金屬位移, 產生莫名其妙的變化, 像擁有念力一般.

強力磁石其實是釹磁鐵(Neodymium Magnet), 為合金的一種, 觀其化學式Nd2Fe14B, 就知道當中包含了釹(Neodymium), 鐵(Iron) 和硼(Boron). 由於釹磁鐵已被恒久磁化而成為永久磁鐵, 日常生活也經常採用, 例如計算機硬碟, MRI (磁力共震)等.

如欲購買強力磁石, 最方便莫過於在深水埗鴨寮街的跳蚤市場, 此處昔日在元洲村(參閱Day1)內為養鴨的鴨寮, 改建後一直是廉價貨品和電子零件的集散地, 也是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Day 21: 變格定弦

每天清早起來, 聽一下 Bach 的無伴奏弦樂組曲, 是一種耳服的精神藥物.

玩音樂已經超過十年了, 但到現在才知道甚麼是變格定弦 (Scordatura). 這是一種拉奏前的調音技巧, 改變了正常音高的常規, 本來小提琴的四條弦線為 G-D-A-E; Viola 和 Cello 為 C-G-D-A, 但配合某些樂曲的需要, 故意把它們調得高一點或低一點. 說到這裡, 一般音樂愛好者會猜想這種技巧應該是帕格尼尼(Paganini)或現代音樂才採用, 其實並不然, 早在巴洛克時代的樂譜已出現, 如 Vivaldi 的 Tito Manlio 中間就有一段中提琴的變格定弦. 而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比貝爾(Biber)的復活奏鳴曲, 也是從屬巴洛克時期的, 為 Scordatura 的典範, 當中把小提琴的兩條內線 D 和 A 對調, 並從琴馬(bridge)以下位置交叉接駁於繫弦板(tailpiece)上(圖), 使四絃的空弦為 G-g-D-d.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所有弦線可隨意變格, 如果高低落差太大會令弦線過鬆或過緊, 導致難於按壓及斷弦. 弦線的張力(tension)計算方程為 UW*(2lf)^2/386.4 (UW 是以磅計算的單位重量, l 是以吋計算的震動距離, f為震頻), 而一般弦線的極限強度(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為每平方吋可承受350k-450k磅力.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Day 20: 蒜

這幾天做糯米飯, 才驚覺蒜頭的重要性. 如果糯米飯在配料裡加適量的熟蒜和芫茜框碎, 保證一試難忘. 熟蒜是指將蒜蓉以中油溫炸至金黃色後的脆蒜幼粒, 瓊油後可以盒藏, 在超級市場也有出售現成的, 不過用甚麼油種炸之則無跡可尋.

沒有炸過的蒜頭, 也經常作為煮食的料頭, 和乾蔥薑片一樣, 用以爆香鑊頭作落鑊的前奏. 蒜頭有很多品種, 例如金蒜, 白蒜和火蒜等, 均含蒜素(Allicin)和硫化醣胺(Glutathione), 前者主要降低膽固醇, 後者則增強免疫力, 話雖如此, 蒜頭刺激腸胃心臟, 也不應吃過量. 另有一品種黑蒜頭(圖), 為台灣離島金門特產, 是利用發酵以後的蒜頭製成, 聞說比較健康.

在台灣, 蒜頭除了是一種可食用植物外, 也是一個位處於嘉義縣的地名, 這個在六腳鄉內的村落, 從前人口富裕且眾多, 甚具"算頭", 名字因此而來. 蒜頭村出土的名人包括大家熟識的伍佰, 據說他最喜愛吃當地的臭豆腐, 以及著名醫生兼作家侯文詠, 尤其以著作白色巨塔而成名. 這部小說寫的是台灣醫院的官場現形記, 不過和日本山崎豐子的同名小說無關.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Day 19: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 是我兩訪台灣以後最難忘的回憶. THU以特大的佔地面積, 像書海一般平舖在台中市的邊陲, 既有自家的牧場, 在小商店會售賣自家牛奶和乳製品, 也有漂亮的建築物, 當然包括圖中所示的路思義教堂 (Luce Chapel) . 一般人大多以為整個大學藍圖為港人熟識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 但是真正設計路思義的概念來自陳其寬, 而路思義教堂是為紀念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基督宣教士 Henry Winter Luce 而建立的, 一直為東海大學的象徵. 對於象徵建築物, 在電影方面甚為重要, 特別用以交代事件的發生場景, 例如故事如欲描寫主角從香港移民美國以後的生活, 會先拍 2-3秒自由神像的鏡頭, 令觀眾明白之後的事情是在美國發生, 而這種鏡頭稱為標誌鏡頭 (Stock shots).

此外本人也很喜歡東海校內的文理大道, 微斜的階梯在入夜以後幽幽發光, 很適合情侶散步, 而據就讀於該校的友人稱, 文理大道中央的球體收藏了校長contribute的小禮物, 不過只會每五十年開啟一次, 甚為神祕.

晚上步出校門外, 東海區的夜市分為東海別墅(簡稱東別)和東海藝術街兩邊, 中間為台中港公路, 並以行人天橋貫通, 因此站在橋上, 可以曖曖地觀瞰著台中的心臟地帶. 至於東海夜市, 著名小吃為木瓜奶, 大杯之餘也不乏奶香, 但我最喜愛的是刈包(亦稱割包, 與割包皮無關), 用圓形的麵粉作包皮, 內加香菜攪肉等配餡培烘而成.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Day 18: 回力場

香港人想在週末作外遊, 澳門一定是不二之選. 除了大肆吃喝, 以及欣賞葡式建築外, 娛樂場所對遊客也充滿吸引力.

如果在澳門搭客運, 不難發覺以回力娛樂場為終站的專巴, 一般澳門人會以回力場簡稱. 現在已淪為娛樂中心的回力場, 在昔日是一個回力球場, 由於後期長久虧蝕而於 1990 年拆卸重建, 因此很少人知道回力球(Jai Alai)是甚麼玩意了. 這種運動源於西班牙邊界巴斯克Basque (所以 Jai Alai 為巴斯克語), 和壁球概念相若, 羊皮球半徑大約為5公分, 棒兜(xistera)為藤製, 球場則分為十四個平行區域, 由一方先發球拋向牆壁(只有前壁和左壁) , 另一方必須在空中或首次彈地以後接回再拋向牆板, 如是者計分, 通常以七或九分獲勝.

這項冷門運動與博彩事業不可分割, 早在1924年, 美國佛州海厄利亞市已有為賭博而設的回力球場, 澳門的當然也是為博彩業而開, 只是現在已經式微. 而這項運動仍有進行常規賽, 如欲知道更多可參考: http://www.jai-alai.info/.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Day 17: 朱古力與可樂

那天跟友人討論巧克力, 才知道大家都是薄荷巧克力的粉絲, 尤其是在冬季, 晚上回家呷一杯溫熱的薄荷朱古力, 著實是一種辛勞過後的味覺慰藉.

巧克力的歷史悠長久遠, 考古學者對此爭議甚大, 一般說法是從奧爾梅克文明(Olmec)時代就有記錄, 不過直到十七世紀才得以普及. 不少人知道巧克力的製法, 可可豆先要發酵, 乾烘以後再磨粒加工成可可汁, 不同味道的巧克力是由不同比例的可可配以糖分, 牛奶, 果汁, 酒類等製成.

而最有趣的是, 朱古力和可樂原來有著極大的淵源, 雖然可口可樂現在採用人造調味, 但從前的可樂是採用了可樂果成分, 故可口可樂的命名亦由此而來(可口 Coca 一詞則來自古柯鹼, 並不只是公司名稱), 而這種可樂樹 Kola(如圖)正正和可可樹均屬於錦葵科的梧桐亞科(Sterculioideae), 所以朱古力和可口可樂保持了一種獨特的親戚關係.

不過提到梧桐, 大部分人會誤以為法國梧桐樹屬梧桐科, 但實際上法國梧桐是美桐和歐洲法桐的混種, 正名為英桐, 屬懸鈴木科, 只是因為在上海法國租界行人路旁初次引入而命法國為名, 所以中國年輕作家郭敬明的小說多次提及, 除了對故事場景浪漫化外, 也反映了事實本身.

至於(中價)巧克力, 個人首推 andes 薄荷巧克力, 另外德國ritter-sport系列以及日本森永系列, 也是我的心頭好.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Day 16: 13A

很多時候買插頭, 特別是萬用插頭, 我們或會說買圓頭轉方頭, 不是在說售貨員不能意會, 卻會顯得我們不太pro.

所以, 對家居常識有點認知始終在社會上較有競爭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家用交流電電壓為 220V, 而其實現在一般家居使用的方型插座, 電流量是 13 安培 (13A), 反觀昔日用的圓頭, 大圓頭為 15安培, 小圓頭為 5安培, 因此普遍會以 5A, 15A, 13A 分稱. 當然在國外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插頭插座 (http://www.iec.ch/zone/plugsocket/ps_asia.htm), 香港卻一直沿用英國的標準, 所以方型插座的正名為 BS 1363, BS 是 British Standard 的簡稱, 5A 和 15A 的劃一規格則是 BS 546, 另外保險絲也有標準規限, 為 BS 1362. 且順帶一提一種叫 Walsall Gauge 13 A的插頭(圖右), 為英國廣播公司採用, 形狀跟 BS 1363 相類, 只是長方形的方向有別, 甚為有趣.

平日多留意身邊的事物, 可能會發現還有許多產品有固定 standard, 大從工業用品如焚化爐, 小則至玩具如嬰孩的假奶嘴, 其中又劃分了不同國家或國際標準, 如 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 IEC (國際電工委員會), BSI, ASTM (美國材料及試驗協會), JSA (日本規格協會) 等, 可見香港的國際化意識, 而當中又以 BS 為主流, 確切是一種殖民過後的硬體回憶.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Day 15: Tally-Ho

很多人對撲克牌種存有誤解, 例如玩 show hand 之類就應該用 Bee 牌, 而用 bicycle 就應該很會魔術, 還不時爭拗這兩家"公司"的出品質素.

其實這兩個不同的牌種係由同一家撲克公司 U.S. Playing card company 轄下兩條不同的 production line. 而大型娛樂場所一般用蜜蜂牌是因為 Bee 牌比較厚身而且牌背花紋的全面覆蓋, 耐用之餘也難以"出千", double lift 比較礙眼, 亦不能把中間的牌反置. 至於為甚麼叫出千, 據說是當從前馬吊演進成麻雀(麻將)後, 老千牌改為紅中, 因此在麻將中出老千是作弊的行為.

而單車牌比較軟身帶有白邊, 適合玩魔術. 不過也沒有絕對的, 例如我會選用紅色的 Bee 牌作 palming (掌藏), 較不容易察覺或露餡. 況且玩魔術, 還有很多選擇, U.S. Playing card company 出產的牌種還有飛機牌, Hoyle, kem, 較廉價的 steamboat 等等, 我尤其喜愛用 Tally-Ho, 牌質較 Bicycle 軟身耐用, 光面的 friction 略比 Bicycle 大, 故此較易控制開扇的比例. Tally-Ho 的牌背又分 Fan Back 和 Circle Back 兩種 (如圖), Fan Back為上下左右對稱, Circle Back則只有左右對稱 (留意上方小花的裂縫). 而Tally-Ho 一詞則源於英國獵狐用語, 為獵人看見狐狸時發出的聲音.

Day 14: 小綠人

大家對紅綠燈的認識, 除了每天如是過馬路式的相見外, 恐怕只剩下鄭融的歌聲.

紅綠燈發明在1868年的英國, 當時還是點氣油燈的年代, 直到現時的電燈 (鎢絲或LED), 中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version. 值得一提的是約在 1940 - 1970 年出現過的馬素爾交通燈 (如圖) (Marshalite), 圓形的顯示屏上分開了紅黃綠三種顏色, 隨著指針的轉動, 讓使用者預算到各區所佔的時間, 不過遠望極為不便, 最後的 Marshalite 於1970年在澳洲清拆過後, 便不復存在.

而身為台灣瘋的我, 不得不提到的是行動小綠人, 自從台北市在 1999 年推出以後, 許多國家都紛紛學傚, 所以現在到外地旅行(如美國日本)都不難看見動畫小綠人以及倒數的計時顯示器.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Day 13: 校驗碼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甚喜歡閱讀, 而且網站 anobii.com 的建立, 令管理圖書變得方便快捷. (我的 anobii: http://www.anobii.com/jeffreychoy) 用者只要輸入十三位或十位的國際標準書號 (ISBN), 就能把書本的資料記錄下來. 而 ISBN 的制法並不複雜, ISBN-13 比 ISBN-10 多了的三個數位稱為國際商品編碼 (前稱歐洲商品編碼), 書藉和樂譜皆是 978 或 979, 接著的九個digit, 則表示了地方, 出版商及出版商的產品編號, 而各部分長短不一, 所以一般以 hyphen 作分隔, 例如最近逝世文學大師沙林傑作品麥田捕手是 0-316-76953, 0 為英語作品, 316 為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76953 則是麥田捕手在小布朗公司的產品編號. 至於最後一個digit, 很多人都會想到是校驗碼 (Check digit), ISBN-10 的計算方法是把這九個位, 先把首位乘以一, 次位乘以二, 如此類推至尾位乘以九, 繼而加總除以十一, 求得餘數即成 (若餘數為十, 則顯示為X). 因此麥田捕手的校驗碼為 (1*0+2*3+3*1+4*6+5*7+6*6+7*9+8*5+9*3) mod 11= 234 mod 11 = 3. 而 ISBN-13則是把雙數數位乘以三, 單數數位保留, 相加後除以十求餘數, 再用十相減求得.

校驗碼的應用也包括香港身份證的括號內數字, 核對的方法類似, 亦出現在中學課本裏, 在此不作闡述. 而出生日期下的字串, 是表示持證人的特權, 以我為例 ***AZ, ***是昔日俗稱的三粒星(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A是指香港居留權, Z是指在香港出生. 至於身份證號碼的首個英文字, 則是指持證人的出生狀況(包括時間和地點).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Day 12: 湯姆福特

單身男人(A single man), 是近期覺得比較特別的同志電影. 由哥連費夫主演, 不過他在電影電視界早已享負盛名 (參看: BJ單身日記), 反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晉導演湯姆福特, 而這個福特正正是前 Gucci 及 YSL 的 CE 及創意總監. 早已"出櫃"的他, 利用大量的親密距離鏡頭 (intimate distance), 表現出不同角色的壓逼情緒, 因此縱使欠奉激烈的情節, 內心卻越發悸動. 主角住所營造的封閉空間(closed space)也和他的性格貫徹始終, 該小屋名為 The Schaffer residence(如圖), 由已故美國著名建築師勞特納(John Lautner)設計, 大師的設計強調人, 空間和大自然的互動. 用作電影背景更淋漓地表現了福特的美學觸覺, 畢竟他是 Archi 系畢業的學生.

故事亦有提及迷幻藥麥司卡林(mescalinum), 是從一種稱 peyote 的仙人掌花粉提煉而成, 其化學式為C17 H19 NO3. 至於 peyote 品種, 一般生長在仙人掌王國墨西哥的北部.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Day 11: 太白粉

台灣人固然愛喝珍珠奶茶, 香港也大受感染. 台灣有50 嵐, 清心, 天仁, 春水堂, 香港則有貢茶, 日出茶太, 輕鬆飲, 仿傚得似模似樣. 很多人(甚至是台灣人) 都以為珍珠奶茶的英文正名為Bubble Tea, 但Bubble tea 其實是珍珠奶茶前身泡沫紅茶的英譯, 真正的名稱為Tapioca tea, Tapioca 意思為豆粉(太白粉), 因為"珍珠"是由木薯粉製成.

至於起源, 有說是台中的春水堂, 也有說是台南的翰林館, 誰真誰假卻不可考證. 本人也有理由相信二店同時巧合發明, 跟Leibniz 和牛頓發明微分學情況類似, 有何不可.

而太白粉(豆粉)即煮食用的生粉, 例如炸班塊, 咕嚕肉等皆上乾豆粉炸. 而豆粉亦可作拉油前的醃料, 用以令食物鬆化. (咕嚕肉的名稱來源也有兩個說法: 一為因其味美而令人不止吞嚥的聲音, 二為因其歷史久遠古老而演變. ) 不過一般家庭煮婦把生粉認為是鷹粟粉, 其實鷹粟粉和豆粉同樣可以推芡, 不過只有後者才能醃炸, 請小心辨析.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Day 10: 嘉慕列車

當香港的鐵路發展得如火如荼, 還有多少人記得第一代的白頭地鐵 ? 如果還有印象, 最難忘記的是蒲踏進車門地板上的小坑紋, 上面寫著 Metro Cammell, 就是已結業的都城嘉慕公司的名字, 以及灰白破舊的車身, 上面刻有四位編號, 如A386, B209等, 其實字頭只有ABCD, 各有不同的意思, A是帶有駕控室的車卡, D為拖卡, B卡比D卡多了摩打而已, 而C卡則帶有集電弓, 所以一般列車次序為ACDBCDCA.

不過現在鐵路網絡的全面發展, 為配合不同的鐵路, 港鐵公司引入很多不同的車種, 例如馬鐵的SP1900以及機鐵的西班牙及德國列車 (AD Tranz-CAF Train)等, 和以前的白頭結構已存甚大落差. 而港鐵網絡的發展模式亦配合了很多新樓盤的落成, 包括最近爭議甚大的康城站, 其實樓鐵一併建造,是一種"交通導向的發展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ement) , 屬於新都市主義(NewUrbanism)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 不過, 新都市主義講究的步行度(walkability), 在將軍澳卻乏善可陳.

Day 9: 綠魔

去旅行的時候, 不妨學一點魔術, 保證你有意外驚喜, 因為魔術是一種國際認可的破冰語言.

魔術大致分為近景魔術和舞台魔術, 大家喜歡觀看的youtube小電影如 Cyril Takayama, Criss Angel 以及電視上的大衛高柏飛都屬於後者, 我提議學習的是指近景魔術(close up magic) - 如紙牌魔術(card magic)和硬幣魔術 (coin magic)之類. 而我主項的紙牌魔術, 可說是萬變不離其中, 核心技巧包括雙反 (double lift), 紙牌控制 (card control)及逼牌 (forcing).

當然不能在此揭秘, 有興趣研習的朋友, 可參考坊間流傳的一些DVD教學, 如Mark Wilson, Gerry Griffin 或者是 Daryl Easton的, 個人首推 Michael ammar 9 DVD裝的 complete introduction to card magic, 教學清晰之餘也不乏生動的表情.

至於最不乎合教學的教學影碟, 則是1991年勝出國際魔術大會(FISM) 的大師綠魔 - Lennart Green, 他手法高深得令人嘩然, 只為欣賞, 不可學傚.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Day 8: 按

絕對音感, perfect pitch/absolute pitch, 廣義是指隨意準確識別或唱出音符的能力, 相信很多音樂愛好者都夢魅以求, 許多人以為是天生的能力, 實際上科研證明是後天的認知培養, 當中也涉及遺傳基因, 在此並不詳述. 不過越晚接觸音樂的人越難學會, 而東南亞人士及習鋼琴者較有優勢.

擁有了絕對音感, 當然不應該浪費這才能, 如果在街上聽到汽車響按, 又會有多少人注意是甚麼音符? 不過即使細心聆聽, 也可能需要若干時間才能辨別, 因為現在一般汽車採用的電喇叭, 是由兩支響號發聲, 產生的是chord而非單一音高. 而大部分私家車的"和弦"為 B 音及 G-sharp. (500Hz 及 410Hz)

亦需留意這並不是金科玉律, 若果你在另一輛行駛的交通工具上, 接收的將會是相對頻率(Apparent frequency) (f' = (v+ u)/v*f; f'為相對頻率, v為空氣聲速, u為汽車向響按處的行動速度, f為絕對頻率), 應與實際音高出現偏頗.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Day 7: 雀巢

提到雀巢, 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雀巢牛奶公司以及北京奧運的體育館.其實兩者和瑞士皆有密切的關係, 雀巢牛奶公司本來只是香港一家牛奶公司, 昔日的辦公室位於現時的藝穗會, 而牛棚則位處現今日薄扶林的伯大尼教堂, 後來更把其奶製品賣給瑞士的雀巢公司, 因此現在既有牛奶公司, 也有雀巢牛奶公司, 各自為政. 至於北京奧運的體育館, 型態像雀巢, 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創作, 兩人(Herzog & de Meuron) 以簡約主義為主的設計, 曾經贏過Pritzker Prize(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而對於亞洲人, 國家體育場的造型新鮮, 不過並非無跡可尋, 只要參考一下於2005年落成, 慕尼黑的安聯競技場 (Allianz Arena) , 設計的慨念大致相若.

而我想說的雀巢, 卻是現在已逐漸式微的菜式. 脆口的托盆, 是小時候的甜美回憶. 不過昨天成功製作, 親自復刻. 製法: 芋頭刨皮後切絲, 繼而用鹽乾醃, 醃後洗水再瀝乾, 加入面粉及生粉(芋:面:生=10:1:1), 在雀巢兜(如圖)內鋪成盆型, 上面再以另一個雀巢兜壓著中油溫炸至金黃色上碟. (註: 雀巢兜必先炸過, 另外炸時需要以鑊剷墊底, 及平面蓋過的油.)

Day 6: 馬拉松結

仰賴著全新的訓練program, 令我在今年的路跑賽事都獲得滿意的成績, 當中包括了38 分鐘完成的飛達10公里賽, 1小時26分完成的 mizuno 半馬, 亦終於嬴了醫管局的新春長跑. 不過話說回來, 相比起認識的跑友們, 著實大有進步空間, 仍需要不斷努力. 因為打敗自己, 是一種永恆信仰.

專業訓練當然重要, 但保護身體更不容忽視. 可能身為跑步愛好者的你, 已經知到運動前暖身的需要, 也買了一雙承托力高的跑鞋, 但值得一提的是正確的鞋帶綁結方法. 右圖為正確的馬拉松結 (Marathon knot), 至於誰發明則無從稽考. 主要作用為減輕前腳受力, 賦予腳腕更大自由動向, 及防止腳板在鞋內滑行. 大家不妨可試試看說.

說到跑步路線, 還是懷念昔日划艇隊練習的摩星嶺山道, 艱辛的上坡路段佐以琉璜海峽的日落餘暉, 遙望著大小青洲, 對身體磨練之餘也不乏視覺上的慰藉. 而位於域多利道口的古老平房區, 則是名為公民村早期的徙置區, 為1952年石硤尾大火安置災民的重要寮屋, 但已於2002年全部被清拆.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Day 5: 特藝七彩

趁這天是奧斯卡頒獎禮, 而保持每日一電影的我, 當然也要來談談電影.

看早期彩色電影, 如希治閣(希區考克)的後窗, 如桂河大橋, 若稍有留意opening credit, 就會發現Technicolor (特藝七彩) 一字, 這是早期電影的色彩技術, 看起來感覺怪怪的, 色彩總是過分飽和, 但對於昔日的消費者卻經已是一種奢侈的滿足. 這種技術由 Herbert Kalmus 發明, 透過兩(初期:紅綠)至三塊(後期:紅藍綠)不同原色的濾片同時攝影在菲林上, 把這幾個影像重疊組合而成 . (延伸閱讀: http://www.widescreenmuseum.com/oldcolor/technicolor1.htm). 除此以外, 其他電影色彩技術包括了更早期的 Kinemacolor 和後期的 Cinecolor, 不過自從數碼影像的普及, 這些技術只能追憶, 不再回來.

而於本人而言, 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自己最喜歡 Inglorious Basterd 及 A serious Man, 外語片則是El secreto de sus ojos (the secret of their eyes) 不過整體感覺實在比去年遜色不少.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Day 4: 黐咕西

桌球(台稱撞球)講究的是白波(母球)控制, 即擊入目標球後白波的位置, 尤其當一個目標球是難度球的話,"較白波"就更不能忽視了.

其中一個難度狀況, 就是目標球正貼在cushion上, 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角度, 即貼著cushion直線流向袋口才能進球. 許多人可能以為如果把白球也調較貼在cuhsion 上的位置, 使母球和目標球成一直線相對易打, 其實並不正確. 這是由於在此情況下, 目標球滾動方向是純粹在球桌上, 因此有一度 frictional force 從 cushion 向球桌內推入, more precise 即一條 normal 於滾動方向的 component, 以致目標球偏離原本的路線.

所以正確方法是把白波控制至 cushion 向內一點的位置, 使兩球和袋口型成角度, 最好再加一點黐咕西: 例如要擊打目標球的右方才能進袋, 那麼要運用左旋(左side/左西), 使目標球被擊中後沿著cushion順時針左旋, 那麼偏離航道的機會則大大降低.

Day 3: 青蛙與眼


直至學生在問我小提琴弓的部分, 才發現了有趣的學名.

如果有玩過絃樂的你, 一定會知道甚麼是弓尖甚麼是弓根, 不同的強弱或效果 (dynamics) 需要運用弓的不同地方拉奏, 也知道由馬尾毛製成的弓毛, 由不同品種的木材或Carbon製成的弓桿等. 但至於握手部分的小長方型的叫法就甚少聽說過, 那個地方叫"青蛙"(frog), 原因是執弓時手掌拱起型態像青蛙, 而更好奇的可能是上面的圓點, 由於每支弓都擁有那個稱為弓眼 (eye) 的東西, 難免令人質疑其實際用途, 有傳是因為給習琴學生正確置放手指的發明 (無名指放在弓眼上), 也有說用來分辨弓的級別 (越貴重的弓有越名貴東西製成的弓眼), 不過最多人都是認為是純裝飾!

而竟然, 弓眼也有設計上的分別, 普通圓點叫 plain eye, 而圓點外加圓型稱為"巴黎之眼" (Parisian Eye) (如圖).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Day 2: IIII

假如你有喜歡看手錶, 你會留意到四點的位置, 是 "IIII" 而不是 "IV", 和小學老師教的不太一樣. 關於這個傳統習慣, 有若干種說法, 有說是路易十四時代工匠的約定, 有說是為了讓鐘面更有幾何美感 (例如 VIII 是由四個數字組成, 所以配IIII 比較對稱) , 也有說方便製作, 不過孰真孰假現在很難再考究了.

所以如果你經過錶行, 除了在渴慕(或做夢購買)櫥窗內的 patek philippe, constantine, movado 外, 也不妨注意一下這個特別的設計.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Day 1: 元州街

係深水埗住了24年, 才知道自己以為對SSP好熟, 其實都是很表面.

元州邨其實係由香港已消失地方元州而來, 而元州則本來是一個小島, 圓形所以叫圓洲, 後來先演變成元洲村, 南昌街渠就是當時的一條小溪, 再後來殖民時代變為市區地名改成元州, 而我以前住的福華街就是港英初期的菴由街, 亦即以前元洲村的舊址中的一條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