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了解台灣文化, 最少要知道眷村是甚麼, 一般指民國政府為國共內戰後遷居台灣的軍人和家屬興建或配給的村落. 且不談論國共內戰的故事, 畢竟是一個多麼令人心酸的殘酷史實, 只在這裡推介大家閱讀龍應台(也是出身眷村)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就明白今天發達的台灣並不理所當然, 背後還仰賴很多榮民的努力.
眷村的獨特之處可從多方面理解, 由於是政府機關所興建, 在權利上居民並沒有擁有權而只有使用權, 所以也不用納地稅或租稅. 建築上則分為兩類, 一類是日治時期遺留之日式住宅, 另一類是軍營區附近由國防部專門興建的眷村. 由於擁有權在政府, 很多在市區的眷村都未得以與時改建, 地方狹少且落後, 形成視覺上很大的反差, 不少村落現今已經荒廢, 卻甚具歷史價值. 眷村的命名更反映當時軍人的位格, 例如台北五股鄉的陸光新村代表了是昔日為陸軍的眷村, 台中的大鵬三村, 屏東縣和台北新店的大鵬新村(圖)是昔日空軍等等. 眷村內也有自己的生活模式, 如台灣麻將及台灣麵食是由眷村文化發展出來, 眷村黑話更是眷村文化的代表, 很多台式口語就是以前的黑話, 例如"正", "梗", "掛掉"等等, 今時今日還被經常使用, 而數字上的一至十更有趣地被改成'柳月汪則中孫新張艾台'的黑話.
前陣子台灣有部連續劇《光陰的故事》正是以眷村的題材作為背景。頗細微的描繪出過去眷村裡的生活面貌。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意見啊! 我在youtube上找看著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