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 最適合打邊爐 (火鍋), 也可以說是香港人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約三五知己任點任食, 盡情談天雪月風花, 又是一個肚滿腸肥, 飽足的晚上.
如果閣下是上述的火鍋愛好者, 必定試過或見過一種特別的火鍋容器, 中間有排氣的金屬椎體, 稱為煙囪火鍋. 這種器具原來是乾隆時期的發明, 而最意想不到的竟然出自和珅的傑作. 對, 就是那個大貪官. 在 1783 年, 即乾隆五十年的正月初十, 乾隆帝在乾清宮辦千叟火鍋宴, 情況大概就是中大的千人宴, 和珅怕菜餚容易涼冷, 因此改革舊式火鍋, 將鍋子加大並且在中間加上煙囪, 並在鍋子下打開一個洞, 用以投入木炭加熱, 當時的湯底是以酸菜烹煮而成, 就成為今天酸菜鍋的原型. (我有幸在上一趟台灣之旅作客輔大划船隊的晚上親身品嘗, 至今依然回味, 圖.) 關於湯底的另些趣事, 相信大部份人都試過點選鴛鴦湯底, 一辣一清, 一紅一白, 令座上客各得其所, 投其所好 (當然最後還是會交叉感染, 味道逐漸統一), 不過大家有否發現辣湯底比清湯底較易沸騰呢? 這並不是偶然, 卻是簡單的物理現象, 由於辣油較難蒸發, 形成了一個蓋面, 阻慢湯底揮發熱力, 所以較快到達沸點, 與清湯形成此種落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