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熱帶氣旋)的信號系統本來並非為數字, 而是以圖型和聲響來表達, 例如8號風球的圓錐就是昔日的符號, 並會用鳴炮來以示警告. 這類方法一直使用, 當中也有輕微的變化, 不過真正的改革要待到1971年, 開始以數字識別. 早期的信號分為7級, 從最低的1號戒備信號(800公里範圍) 到7號的最強級別(相當現時的10號), 而有趣的是2至5號代表著相同的風力(烈風級別), 分別在於表示四個不同的方向(西北, 西南, 東北, 東南), 成為現在不同向性的8號風球的濫觴. 到30年代, 2至7號風球又被改為5至10號, 再加入了新的級別, 包括代表著不同風向的強風信號2,3號波, 以及接近但非吹向香港的4號波, 明顯4號波這個氣旋信號有點多餘, 所以最早被取消使用, 2,3號也在1935年遭受到同樣的命運, 直到1956年才把3號恢復, 不過就再沒有細分風向了. 而由於用5至8號來表示向性而非強度的風勢容易使人誤會記錯, 在1973年終於統一一律稱為8號, 風向以註腳方式表示, 這個系統一直沿用時至今日. 所以颱風的編號並非刻意從缺,相反這些留白恰巧地成為一份禮物, 留給有心駐足細察的過路人,在有意無意之間, 把歷史的秘密娓娓道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