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到台灣, 最值得留意當然是滿街食店的招牌, 例如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媽臭臭鍋, 以及薑母鴨等. 不少遊客以為薑母鴨就是薑加母鴨的意思, 是一種誤解, 實情偏偏相反, 正統的製法應採用公鴨, 只不過是台灣人喜歡稱薑為薑母, 所以薑母鴨應該理解為薑母加鴨. 製作過程都滿複雜的說, 先要以麻油起鑊爆炒薑片, 而且薑片先拍碎, 再把公鴨肉放進鍋中翻炒, 吸入薑麻的香味, 重點是要加入米酒, 並不以湯匙量計, 卻以瓶來作單位, 一鍋美味的薑母鴨, at least 需要兩瓶大米酒, 因為隨後要在鍋上點火, 利用米酒酒精迫使火氣在鍋上燃燒, 衝天的火焰讓鴨皮略為焦黑, 待酒精燒光後就可以進食. 至於公鴨, 也有特別的講究, 台灣傳統使用紅面番鴨, 是法國引進的鴨種, 而且必須把公鴨挑選出來分開飼養, 因為公鴨母鴨體型有太大落差, 成熟期也不一, 母鴨需要兩個月便成熟可用, 公鴨卻要四個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