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山草山對於業餘行山者可能會感到吃力, 不過相比起第三段的雞公山, 算是很仁慈的路程, at least 梯級沒有半個人的身高. 很多人以為針山是因為陡峭的外型如針故名, 其實並不是正確的解釋, 事實上針山本來名為尖山, 只不過是客家音相似而稱為針山. 至於草山(圖), 當然是因為兩旁雜草叢生而來, 跟台北的陽明山一樣, 若有讀過台灣歷史, 或會聽說過草山行館這個地方, 即蔣介石一家在士林官邸落成前的住址, 這裡的草山指的就是陽明山, 亦是陽明山昔日的名字, 事源在清治時代, 為免除賊寇竊取硫磺的憂慮, 官府定期放火燒山, 五節芒草橫生片野之所以然. 後來蔣中正為紀念宋明理學家王陽明才改為陽明山. 不過這些典故, 在台灣新一代究竟還有多少人會留意會了解呢? 恐怕他們還是對文化大學的學妹更有興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